买活 第604节(2 / 7)
这编辑部要不辞退黎蔷,那越是为她好,而是要锁住她等沈主编兴师问罪,生怕苦主找不到凶手,迁怒于其余同事。可也不知道黎蔷和东家说了什么,那东家虽然没有消气,不曾劝解陈老,但也没有出面进一步处置黎蔷。
被她这么若无其事地混了一周多的时间,除了陈老还没有放弃之外,眼看下一期报纸都要出来了,上头寂然无声,好像买活周报压根没把这挑衅当回事似的,这事儿——好像还真就这样过去了!
不会吧……这也可以啊?这沈主编是多有容人雅量不成?还是说,就算她本人亦有不满,但也投鼠忌器,无力或者不敢,对《羊城小报》加以报复呢?
眼看这一周时间都过了,本来战战兢兢,只等着铡刀落下的大家,心思也逐渐活动起来了,再仔细一想——好像始终也没有什么规定,说《买活周报》就不允许抨击吧?就是周报自己都经常刊登一些抨击六姐大政的文章,连六姐都骂得,如何一个沈主编就骂不得了?
当然,六姐骂得,那是因为她是天子——虽然她说自己不是,但对买地的百姓来说,只要是国主,还是习惯性地如同天子一般去看待,因为他们是实在也不知道别的国主是怎么样子的。
而众所周知,骂天子是不容易出事的,反而是言官成名的一个捷径。天子也不在乎被骂,被骂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骂高官,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高官未必有如此的肚量。记恨上之后,反手把这些小人物搞得家破人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种言论上的压制,最典型的就是九千岁时代了,但凡是说九千岁不好的,那就等着落难吧。甚至现在很多买地的名人,都是当时被九千岁迫害,这才逃到买地来的。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也自然残留了一些思维上的惯性到如今,但仔细想想,这始终也是敏朝的事情了,从敏朝到买活军,太多的规矩再也不同了,为什么不能骂高官,就是其中的一项呢?至少现在来看,衙门对此无动于衷,似乎是没有出面干涉的意愿。
而倘若是要讲道理的话,《羊城小报》又怎么可能站不住脚呢?只要不是直接动刀动枪,耍起嘴皮子来,那写报纸的,就没有不能争辩的道理。编辑们褪去了最开始的提心吊胆,这几日反而有了一些异样的亢奋,对于黎蔷也比之前几天要支持得多了——
他们之中,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沈主编的徒子徒孙,毕竟《羊城小报》,只是一家颇为不入流的报纸,在黎蔷出头以前,便是靠着一些家长里短,和王秀才的话本故事招揽的一批固定的读者,维持报纸的发行。这样的报纸,也吸引不来那些有前途的大学生,多数都是一些对文学、报刊有相当兴趣,也读过一些书,但才具和财力不足以让他们考上大学的小文人在做编辑。
这些小文人,对于买活周报的编辑,要说心悦诚服,自愧不如——那是不可能的,有谁要这样认为,那就是实在对文人缺乏了解。自古以来,文人心窄,酸文假醋,嫉贤妒能,认为所有成名的文人都是名不副实的都有——那写话本写文章的作家,还有些实在文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工作外人根本看不见,也无法评判的编辑?
在买活周报之外,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周报编辑都是精英的,也就是一些出名的采风使,如张宗子等,令人钦佩。那文章倘若是要骂张宗子,也会有人帮着说话,但骂沈主编,压根就没人为沈主编抱不平,而是只有幸灾乐祸的份儿。“就是啊,怎么就不能抨击了,难道窦女史说的是假话么?这可没有一个字是瞎编乱造,全都是实事儿啊!”
“虽不说要按着什么人口、族群的比例来,但这二十多年来,难道我们平民百姓中,就未曾飞出些金凤凰,那些渔民、贩夫的后代,做得了衙门的重臣,做得了传奇工程师,做得了远航的船长,就是做不了周报内部一个骨干编辑不成?”
沈编辑这样出身的一群人,在编辑部排除异己的事情,被这篇文章点出之后,大家也都认为的确是很显然的事情,不容辩驳。而仅仅是这么一条,就已经的确是大罪了,而很多人还认为,比起排除异己,更让人心惊肉跳的,那还是编辑部内部,多年来迟迟没有人指出这一点,最后还要靠的一篇小报文章,被黎蔷这样的小编辑,偷龙转凤般发了上去,才在行内人中激起了一点反响。
可见得,这铜墙铁壁有多么的牢靠,而沈编辑背后的势力是多么的庞大了!这买活周报所象征的,文艺界的绝对上层,看来是已经被她们这样的人给牢牢占住,乃是一块铁板啊!
↑返回顶部↑
被她这么若无其事地混了一周多的时间,除了陈老还没有放弃之外,眼看下一期报纸都要出来了,上头寂然无声,好像买活周报压根没把这挑衅当回事似的,这事儿——好像还真就这样过去了!
不会吧……这也可以啊?这沈主编是多有容人雅量不成?还是说,就算她本人亦有不满,但也投鼠忌器,无力或者不敢,对《羊城小报》加以报复呢?
眼看这一周时间都过了,本来战战兢兢,只等着铡刀落下的大家,心思也逐渐活动起来了,再仔细一想——好像始终也没有什么规定,说《买活周报》就不允许抨击吧?就是周报自己都经常刊登一些抨击六姐大政的文章,连六姐都骂得,如何一个沈主编就骂不得了?
当然,六姐骂得,那是因为她是天子——虽然她说自己不是,但对买地的百姓来说,只要是国主,还是习惯性地如同天子一般去看待,因为他们是实在也不知道别的国主是怎么样子的。
而众所周知,骂天子是不容易出事的,反而是言官成名的一个捷径。天子也不在乎被骂,被骂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骂高官,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高官未必有如此的肚量。记恨上之后,反手把这些小人物搞得家破人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种言论上的压制,最典型的就是九千岁时代了,但凡是说九千岁不好的,那就等着落难吧。甚至现在很多买地的名人,都是当时被九千岁迫害,这才逃到买地来的。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也自然残留了一些思维上的惯性到如今,但仔细想想,这始终也是敏朝的事情了,从敏朝到买活军,太多的规矩再也不同了,为什么不能骂高官,就是其中的一项呢?至少现在来看,衙门对此无动于衷,似乎是没有出面干涉的意愿。
而倘若是要讲道理的话,《羊城小报》又怎么可能站不住脚呢?只要不是直接动刀动枪,耍起嘴皮子来,那写报纸的,就没有不能争辩的道理。编辑们褪去了最开始的提心吊胆,这几日反而有了一些异样的亢奋,对于黎蔷也比之前几天要支持得多了——
他们之中,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沈主编的徒子徒孙,毕竟《羊城小报》,只是一家颇为不入流的报纸,在黎蔷出头以前,便是靠着一些家长里短,和王秀才的话本故事招揽的一批固定的读者,维持报纸的发行。这样的报纸,也吸引不来那些有前途的大学生,多数都是一些对文学、报刊有相当兴趣,也读过一些书,但才具和财力不足以让他们考上大学的小文人在做编辑。
这些小文人,对于买活周报的编辑,要说心悦诚服,自愧不如——那是不可能的,有谁要这样认为,那就是实在对文人缺乏了解。自古以来,文人心窄,酸文假醋,嫉贤妒能,认为所有成名的文人都是名不副实的都有——那写话本写文章的作家,还有些实在文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工作外人根本看不见,也无法评判的编辑?
在买活周报之外,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周报编辑都是精英的,也就是一些出名的采风使,如张宗子等,令人钦佩。那文章倘若是要骂张宗子,也会有人帮着说话,但骂沈主编,压根就没人为沈主编抱不平,而是只有幸灾乐祸的份儿。“就是啊,怎么就不能抨击了,难道窦女史说的是假话么?这可没有一个字是瞎编乱造,全都是实事儿啊!”
“虽不说要按着什么人口、族群的比例来,但这二十多年来,难道我们平民百姓中,就未曾飞出些金凤凰,那些渔民、贩夫的后代,做得了衙门的重臣,做得了传奇工程师,做得了远航的船长,就是做不了周报内部一个骨干编辑不成?”
沈编辑这样出身的一群人,在编辑部排除异己的事情,被这篇文章点出之后,大家也都认为的确是很显然的事情,不容辩驳。而仅仅是这么一条,就已经的确是大罪了,而很多人还认为,比起排除异己,更让人心惊肉跳的,那还是编辑部内部,多年来迟迟没有人指出这一点,最后还要靠的一篇小报文章,被黎蔷这样的小编辑,偷龙转凤般发了上去,才在行内人中激起了一点反响。
可见得,这铜墙铁壁有多么的牢靠,而沈编辑背后的势力是多么的庞大了!这买活周报所象征的,文艺界的绝对上层,看来是已经被她们这样的人给牢牢占住,乃是一块铁板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