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8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这种事情现在肯定是情报局专门划分出部门来做了,以她时间之宝贵,绝不会亲自去看那些录像,顶多是设计制度,确保大案不会被漏掉,以及情报局诸人的忠心,来保证系统运转的顺利而已。

  她这里,平时会当做娱乐来看的,其实主要还是张宗子、徐侠客这些,有半个官方身份的采风使兼游侠,在各地采风剪辑出来的视频,而且谢双瑶不怎么要看他们拍摄的自然风光,有闲空的话,她喜欢看一些拍摄当地百姓餐桌的视频。

  除此之外,厕所、贫民窟以及垃圾场、洗衣房、澡堂休息处、餐馆、戏台……这些或高雅或低俗,贫富兼有的场所,也是她所喜爱的,谢双瑶认为,在这些地方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当地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生活品质,看过了这些,差不多也就知道当地的日子过得如何了。

  如果是在茶馆、饭堂之类的地方,能把对话都录下来,那就更好,对于当地的民声,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对吏目的评价,对社会新风的反映,静听上半个时辰,也能了然于胸。她平时除了偶尔有空在羊城港泡茶馆之外,对于南北各地的情况,主要也都是通过视频来了解的。

  海外之地,当然也在她的关切之中,来往使者传递的,除了公文之外,也有视频,不过,和自己地盘上无处不在的密探相比,越远的地方,视频内容也越容易受到当地掌权人的影响,这也是难免的。

  比如说立志城,在李魁芝渡海之前,立志城是有猫腻的——酒馆有,赌场也有,还收容了一些跑过来避难的不法之徒,这一点,谢双瑶心里有数,但周老七传递回来的视频里就从来没有拍到这些,只是在报告里隐晦地提过几笔。

  在这点上,她不会苛求驻地吏目太多,毕竟治权并非完全属于买活军的地方,吏目做事都要看人的脸色,得讲究一个配合度和亲密度,既然买地暂时管不到,那录不录也就无所谓了。就是羊城港,不也一样有扫荡不绝的女陪侍么?谢双瑶还看过类似场所的密访录像,掌握了一下羊城港阴暗面的具体情况。羊城港尚且如此,更何况鞭长莫及的诸侯之地?

  也是因此,对这些地方的视频,她会经常选看的是矿山、油田以及林园情况,再有就是看看教人说汉话的扫盲班是怎么运作的。对百姓民生、民俗、民风的关注不算很高。谢双瑶上次看海外录像,看的是苦叶岛,主题是当地的吏目和新搬迁到苦叶岛的虾夷人聊天,还买了一条他打来的大马哈鱼,把鱼身拿茄子焖了,鱼籽拿盐拌上,腌了几小时之后,又切了洋葱来拌着吃。

  在整个买菜做饭的过程中,又展现了虾夷人的汉话水准,市场的环境,以及吏目自己生活的宿舍,以及本地食堂的饮食水平,谢双瑶看得也是津津有味,并且认为大马哈鱼罐头其实也很适合作为苦叶岛的一种特产。

  不过,苦叶岛资源很多,百姓日子其实过得算相当不错的,苦叶岛北部已经有矿挖出来了,也找到了浅表油田,光是这两样,就足够让那些被吸引过来的虾夷人、鄂温克人,过上不错的日子了。

  只要每年的米、盐能按时送到,他们的生活就不成问题,这些人勤劳肯干,而且很热情地购买本土送过去的商品,虽然因为矿产那块不太缺人,而除了矿产和渔猎之外,苦叶岛北部现在不适合农耕的关系,外人很少选择苦叶岛作为迁徙的目的地,但其实当地生活水平不算低。

  这种视频,当然应该也带有摆拍的性质,比如可能这个虾夷人是挑选中汉话说得最好的那个了,大马哈鱼的品相往往也没那么好,价钱没那么低,但这都无所谓的,有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那么大一个市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哪怕是个茅草棚,建起来就是建起来了,它也比没有强得多。

  包括吏目居住的小屋,普遍用的是玻璃还是白纸,镜头一扫就都知道了,这些都是装不出来的,视频就是这点好,信息量还是比较大,而且拍摄频次够高的话,伪装成本也会跟着升高。所以,谢双瑶还是很喜欢看这种视频下饭的。

  只是因为黄贝勒那里,居所贫瘠,隔得又远,战略上也不算重要,她想到女金人的时候,要么就是看建新,要么就是看看通古斯那里,昔日仇人如今一家的尴尬画面,倒是很少去看黄贝勒的情况,记得上次看的时候,拍的是在荒漠中放牧,隔远了有若干毡包,谢双瑶看了五分钟也没看到什么别的东西,拉了拉进度条,全是在说放牧,这路上大家都挺艰苦的,能看出什么来?也就丧失兴趣,直接关掉了。

  算来,那也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这几年间,在卫拉特已经站住脚的黄贝勒,又有啥新发展,有没有把自己的势力往更西边扩去?上次听说是要往塔尔巴哈台那边走,那样的话,再往西走走,差不多就能和罗刹国打上交道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