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6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祖天寿这么一点破,大家也都恍然大悟,纷纷都对崇虞山刮目相看,“对啊!不愧是虫博士!到底是大学出来的人才,这个我们真没想到!”

  “刚还觉得棘手——这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了,会者不难,看虫老办这事多简单!简直就是三只手指拿田螺,一点不觉得难!”

  和所有古怪的学者一样,崇虞山不太会应付这么直白的夸奖,他晒得黄黑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缕不易察觉的红晕,摆了摆手并不接话,而是慎重地叮嘱祖天寿,“交给你也可以,你们互相学习语言,对你在这里的立足是很有帮助的,不过,至少在前一个月你要记住这点——不要给他喂罐头和配菜,只给吃饼子,能给一点盐糖,蔬菜也行,但蛋白质千万别多给。同时,如果我不在,你要记录一下他的排便情况,帮我填好表格。”

  如果说刚才的分享食物,是个一旦点破,大家就都完全能明白用意,并且感慨构思精妙,见效直接的主意的话,崇虞山现在的嘱咐,就让人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当然,在船上这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地方,祖天寿也摸不准崇虞山的脾气,他愣了一下,便立刻答应了下来,“虫老这是为我们着想,我老祖有什么做不到的?”

  他不问原因,只管去做就是,庄长寿这里,却是好奇得不行,等大家散去,便忙借着把刚才自己做的笔记,给崇虞山誊抄在工作日记里的由头,和崇虞山一起进了他的房间。问道,“老虫,只给吃饼子,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打算把罐头作为奖赏,鼓励他学习语言吗?还是说有什么别的讲究?这里的缘由,能写到游记里去不?”

  崇虞山手上不停,一边抄写一边道,“这我还真不知道,但我刚才在甲板上没说,只是因为解释起来麻烦,懒得多说而已,既然你都来问了,那就告诉你也没什么,说白了,这也算是个小小的,对他无害的实验,也和我们在袋鼠地和东岛可能的策略有关。”

  说到这里,便款款说出了一番道理来。“归根结底,核心思路就是一句话——要满足需求的前提,是制造需求。你要是能明白这句话,就完全明白我们对这个俘虏生番的处理了……”

  第1182章 糖分主宰世界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从来也没有吃过大米小麦, 他会把华夏人心中的主食,作为自己的常规食谱进行安排,视为自己的生活上的必需品吗?

  “理解了这个问题, 你就理解了人类文明从游猎到游耕,再到定耕的转变和进步了。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人类进入定耕阶段,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目前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接触到的土著, 没有进入定耕阶段的, 几乎都是因为先天条件的限制——或者是自然环境太好了,或者就如同袋鼠地这里一样, 先天残缺, 没有一种可以筛选培育为主食的植物, 又孤悬海外, 无法和其余大陆交通, 也就注定孕育不了成体系的文明。

  但即便如此, 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从科学上说,还是可以改变这些土著的食性, 而一旦他们的食性发生了变化, 你就会发现, 培养他们文明开化,乃至于融入我们华夏的文明,要简单得多了——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假设, 食物的构成, 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淀粉类的食物吃得越多, 人的性格就会越温顺,脑子也会更机灵。

  其实,这个规律也不是我一个人臆想的,那些佛道僧姑,嘴里往往也能听到类似的论调,说是一个人吃素越多,性子就越善,吃肉越多,就越野蛮,尤其是那些喜欢吃生肉的人,茹毛饮血,性格上更是接近于野兽,被人认为是未开化的蛮夷。这你肯定是听说过的。”

  的确,庄长寿也算是横跨了新式和旧式文化的一代了,小时候没少听母亲和街坊闲谈些经文故事。在经文中,对于这种食性带来的性格改变,主要还是以功德、罪孽、慧根等比较玄幻的理由来解释。

  崇虞山的结论虽然和他们是差不多的,但理由则迥然有异,他认为淀粉类的主食,本身就能提供血液中的糖分来源,而糖分则是稳定情绪的一大法宝,吃多了心情会特别愉悦不说,平时每顿食用,保持血液中糖分恰当的浓度,也会让人情绪平稳、脑子灵光甚至善于思考。表现在外的话,也就是较为文雅温顺,也比较机灵了。

  “那些茹素的人,吃蔬菜肯定是获取不了什么能量的,只能大量吃些主食,这样食物中的糖分就很充足了,相比同等经济条件的人,性格会更加温顺满足,这也是有道理的。爱吃荤的人,如果肚子有限,主食吃得少了,性格比较不稳定,也在情理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