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59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如今,刘香芝等人也是满世界的做生意,他们手底下的那些远洋水手,个个都可以做航海学校的老师,而每年航海学校那么多毕业生,该去哪里实习呢?新船员是需要老船员来传帮带的,我们买地自己的航船,跑得可没有那些海商那么远!

  一样都是海船,近海航线风平浪静,和内河差别不大,还是远海航线最锻炼人了!你要每年成千上万的把水手培养出来,还真就少不了郑局长从中梳理协调!”

  “再者说,他亲弟弟就是南洋总督,南洋产什么?造船的好木头!别人说一百句,郑总督这里,未必有亲哥哥说一句话那么尽心,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为何偏要用郑家’,而是’除了郑家能用谁’?能用谁?谁也用不了,最理想的就是郑家了!郑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完全没有推辞,立刻就上任了,此刻可不是谈什么回避的时候!”

  说回避也有道理,实在来说,郑天龙和郑地虎是亲兄弟,都居于高位,而且还染指的是如今正开端的海洋这块,不说六姐是否放心,就是郑家自己也未必完全乐见,就怕将来自己功高震主,在海航这块,反而令六姐感到受了掣肘,一个不高兴,’鸟尽弓藏’,家中反而落了个凄凉收场。

  但情况如此,郑家如果还说回避,那就是给自己找事儿了,没等到鸟尽弓藏的时候,这会儿就大祸临头,因此,郑家才有了这样一门双重臣的局面,在买地的高层中,除了彬山跟随谢六姐起家的那帮人之外,这也是非常罕见的,也说明了郑家在买地这里当红的程度。

  当然,这些道道,庄长寿是不能和郑淼这个局中人深谈的,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而已,他到了吉亨之后,见到袋鼠地真实的景象,还想过郑家的意图,认为此地虽然荒凉,但郑家却大手笔地不断加码开发,可能也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毕竟,戏文里不都常演’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么?现在既然华夏一统,那......虽然想不出会怎么搞,但如果发生了什么高层的动荡,庄长寿也不会太讶异就对了,或许郑家也是在为此做点准备呢?将来如果有事,族人还有个去处,不至于被连根拔起?

  用这样的想法来揣测的话,别的都能解释得通,解释不了的是有一点,那就是郑家不知为何,会选择让郑大木来做吉亨城的城主——郑大木今年也不过才二十二三岁,吉亨城草创的时候才十七八岁。一个十来岁的惨绿少年,可以在战场上立下不世功勋,也可以在数理化上有突出的成就,有什么令人瞩目的发明,但要说主持一个定居点的开拓,这就有点让人发笑了!

  别说十来岁了,就是庄长寿现在都三十来岁的人了,你让他去主持村里的春耕秋收什么的,他尚且不敢打包票村子里人人都能服气,更遑论在这样艰苦的地带建城发展,有些事情必须是有阅历支撑才能胜任的。让一个尚且还要备考买活大学的小孩儿来当城主,这其实就是在给郑大木脸上贴金啊。

  如果想着韬光隐晦,把吉亨城作为一个退步,又何必推出郑大木来呢?这个矛盾点,也让庄长寿对郑大木充满了兴趣,也介于郑家在沿海一带庞大的影响力,不论是十八芝的老部下,还是造船厂的人脉,又或者是南洋总督的亲信,也都知道郑家将来必定是由郑大木来做掌舵人的。

  郑大木虽然年少,但在民间还真有一定的知名度,庄长寿在南下之前,于满者伯夷港口,就听过一个传闻:有鼻子有眼,据说是率众第一次抵达袋鼠地的知名冒险船长黄秀妹,一次饮宴后亲口说的。

  据说这个郑大木,还在八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地理通了,天赋非常的出众,而且甚至可以说是谢六姐最看重的晚辈,他的教育,是受到最高层亲自过问的,郑大木之所以没有常驻吉亨,而是在买活大学就读,也是因为被谢六姐指定了好几门专业,令他同时修行!

  一般人能读懂一门专业,这就已经很不错了,郑大木居然有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专业在读,可见他本人的天赋有多高了。又有一说,说是郑家对他如此重视,原因就是谢六姐曾经亲口对郑天龙说过,此子未来的成就,在你们十八芝所有人之上’

  这句话,就有点沾了前知的意思了,可见这郑大木未来必定是有一番大作为的,庄长寿认为他可能做袋鼠王,缘故就在这里。袋鼠地这里,不比南洋,过来住一段时间就知道,这里百年内是不太可能被买地直接精细统治的,如果说南洋现在的官吏模式下,郑地虎有点诸侯意思的话,那郑大木和裂土封王差别其实也不算很大了。当然他必然不敢自立,但有实无名的土皇帝,这是肯定有的。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成就在十八芝所有人之上,因为如今李魁芝在黄金地的定居点,也是扎下根来了,这是能登史册的大功,很难想象,郑大木的功业如何还能盖过李城主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