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36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肃立着听他发话的一窝子人,转身立刻就撒丫子狂奔起来,都是去找自己的马,有的还在跑,就已经用约好的哨声吹了起来,让死气沉沉的街道,一下就比之前要热闹了几分。

  斋赛站在一间铺子前方的棚子底下,阴沉沉地望着混乱的街道上,面露惊容的各色人等,心下就犹如长了野草,一阵风吹过,就是一阵骚动,这是一种徘徊在恐慌和退缩之间的情绪:出兵来打草谷,本就是刀头舐血,就是死了都没什么好埋怨别人的,但这一次又不同往常,斋赛心头的那股子危险的预感,一直无法完全消散。

  尤其是现在,得知土默特部,也就是察罕浩特的嫡系,居然真的把汉人最后的粮食也抢走了,他心头更是突突直跳,有种此事的后果恐怕会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感觉,甚至于,对已经做了的事,他罕见地竟然有点后悔了,撒出的水,无法回头,更何况,也是实在揭不开锅了,才来打草谷的,本来是完全想明白的道理,可这会儿忍不住又总是在想,会不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可以打,或者,和科尔沁的亲戚那样,把儿郎们送到北边去挖矿?总之,是不是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到延绥来打草谷了?

  或许不是,或许,真的还有些别的路子走,是斋赛一时有些糊涂了。想着延绥毗邻土默特,他们来自察哈尔,附庸着察罕浩特的队伍,悄悄地一起攻城,汉人或许都不会知道,在混乱的局势下,真能够蒙混过关……

  而且,历年来鞑靼人打草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一次和从前相比,已经是不算过分了,斋赛也是得到了察罕浩特的担保,这才加入其中的:只是来抢粮食的,不杀人,把延绥的百姓往内陆驱赶就行了,也不掳掠、奸.□□女,甚至还要给延绥的农户留下过冬和开春的粮草!

  察罕浩特的意思是,延绥的粮食堆积如山,都是准备卖给鞑靼人的。只是,这几年鞑靼人的日子不好过,就先来取走,也只取走这些和当地百姓口粮无关的粮食,分给各部回去过冬——就算明知道汉人不会善罢甘休,但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眼看就要饿死,当然只能先来考虑今年的事情。

  “就当是清君侧吧!延绥不还是敏朝地方吗?这几年汉人自己闹事,都说要‘清君侧’,我们也可以学着喊。”

  只要有个借口来喊就行了,而且,按照买活军这些年来的习惯,如果不杀汉人的话,其实……鞑靼人的苦处或许他们也能体谅些的。总之,对这些年来逐渐信奉了六姐布尔红的斋赛来说,不杀汉人,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安了他的心,让他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有了出兵的念头。

  而旗中的子侄们,有些也在这几年的天候中,滋生出了对汉人,对知识教的怨恨——买地一直在帮助敏朝赈灾,可鞑靼人也虔诚地信仰着布尔红,却很难得到他们的帮助,这让很多从前狂热崇拜布尔红的年轻人,反而意识到了汉人、鞑靼人之间的鸿沟,对布尔红疏远起来,变得更加强调血缘族裔的利益。

  这些孩子,年纪都还轻,他们有记忆以来,草原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羊毛贸易带来的菜干、盐巴、茶叶,养刁了他们的胃口,让他们很难接受物资的匮乏,以及族人必然发生的火并和死亡。反而对斋赛这些老人来说,这种残酷的底色,才是草原的常态,他们的容忍度要高一些,对于六姐布尔红,本来也远远说不上多虔诚,这会儿还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局势:

  汉人和鞑靼,本就不是华夏本宗那样亲如一家,时至今日,草原上也不是人人都能说汉话,在粮食有限的时候,买活军当然会优先救助敏朝,只要他们自己的地盘,还能接纳鞑靼人进去干活换吃的,鞑靼人就该感激了,还能奢求什么呢?本地的气候不好了,那就想办法把族人分到南面去,鞑靼人天生游牧,四海为家,怎么能捂着眼睛,拒绝去接受明摆着的变化呢?

  科尔沁草原诸部,就是这样想的,在这一次串连中,他们也是最坚定地不出兵派,这些年来,科尔沁派了很多年轻人去建新,在矿上做工,他们虽然也要节衣缩食,但日子勉强也还能过得下去。

  还有卫拉特鞑靼诸部,那里也是怕了买活军,他们虽然也活得艰难,但计划中是要向西发展——至于北海的布里亚特鞑靼,他们也是被建新、开元和虾夷地、苦叶岛吸引。

  这一次出兵,土默特的察罕浩特,只在他们的故土察哈尔草原上,找到了一些援手,也就是斋赛所带来的孩儿们,即便答应出兵,他们也是再三确认,绝不敢把汉人往死里得罪——其实如果只是这些年来逐渐更加孱弱的敏朝,那倒也无所谓,但牵扯到买活军和知识教,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延绥镇边市的储存,堆积如山,令人垂涎欲滴,同时这里无险可守,本就是一片交界地带,只要能克服对买活军那几台天神使者的恐惧,要打下边市实在不算困难,至于延绥镇,其中的边兵,这些年来也是吃得脑满肠肥,非常懈怠,如何能与鞑靼战士交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