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苏秦献策(2 / 4)
一只小鹿正在林间悠闲的转悠着,如今到了秋日,所有的食物也到了收获的时节,也正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时候。不过对于一头鹿来说,食物要储备,性命也更加重要,因为秋天狩猎是一个诸侯最重要的政治生活。
《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也就是说,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狩猎三次,而且必须执行,不执行都不成。其目的,一是为了祭祀之用,二是招待宾客,三是天子和诸侯自己改善伙食。而且这种制度,只要不是遇到祭祀或者战争,都必须执行。
所谓“三田”,即春苗、秋蒐和冬狩,也就是诸侯在这个时节开始狩猎。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个时候动物都出来活动,而且植物凋敝,它们无处躲藏的原因。
突然,它停下来竖起自己的耳朵,抬起头四处张望,突然就看见一支箭飞了过来,它赶紧躲闪,用它仅有的智商知道这是危险的,就往不远处的森林里跑去。
小鹿的身后,十几驾战车呼啸着冲向小鹿,车上的人看见小鹿很是兴奋,都纷纷举起弓箭,朝着小鹿射击,不过都是有分寸的很,绝对不会一箭中的,只是进行驱赶,这个最后的机会,只属于中间那辆车的主人。
齐王看着小鹿越来越靠近森林,挥了挥手,两边的战车看见了手势,加快向着小鹿包围了过去,其余人也加快速度,力图将它包围在其中。小鹿虽然速度不慢,但是能出来围猎的马匹,都是上等马匹,而非那种劣马,自然和鹿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终于将小鹿围困在中间,在它慌不择路的时候,一支羽箭准确的射中了它,随机倒地,周围的人群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齐王本人倒是对这种事情兴致缺缺,在他看来,这里面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歌功颂德的内容可言,换个人一样可以做到。只不过那个人不是诸侯罢了。
“今日收获颇丰,大王可算是尽兴了。”苏秦从一旁驰马而来,在一旁笑着说道。
“例行之事罢了。”齐王兴致索然,将弓箭交给随从,也骑上马,让苏秦跟在后面。苏秦知道,这是他有事要询问自己了,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着。
“卿对于秦国已经秣马厉兵,准备攻打韩国宜阳之事,有何感想?”齐王随口问道。
苏秦是上卿,说到底,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说好听点,是君王的智囊,说难听的,就是一个陪说话的。本身不负责任何事情,只在君王想要咨询他的时候才会召见,平日里连朝见都能免掉。而像苏秦这样的上卿,齐王身边有很多,大多是稷下学宫的先生,苏秦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有些耳闻,也有些想法。”苏秦说道。
“说说。”齐王回到。他之所以觉得苏秦很好用,是因为苏秦分析其事情来,思维缜密,总是能够给他不一样的想法。
“诺。”苏秦应到,“以某之前所见,秦王继位之时,正值秦楚大战已毕,两国元气大伤之时,秦王要做的,应该是收拾人心,韬光养晦才是。”
“然而其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收拾人心,反而依靠甘茂和樗里基等人唱反调,这就值得玩味了,到底是秦王行为鲁莽呢?还是说另有隐情呢?”
↑返回顶部↑
《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也就是说,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狩猎三次,而且必须执行,不执行都不成。其目的,一是为了祭祀之用,二是招待宾客,三是天子和诸侯自己改善伙食。而且这种制度,只要不是遇到祭祀或者战争,都必须执行。
所谓“三田”,即春苗、秋蒐和冬狩,也就是诸侯在这个时节开始狩猎。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个时候动物都出来活动,而且植物凋敝,它们无处躲藏的原因。
突然,它停下来竖起自己的耳朵,抬起头四处张望,突然就看见一支箭飞了过来,它赶紧躲闪,用它仅有的智商知道这是危险的,就往不远处的森林里跑去。
小鹿的身后,十几驾战车呼啸着冲向小鹿,车上的人看见小鹿很是兴奋,都纷纷举起弓箭,朝着小鹿射击,不过都是有分寸的很,绝对不会一箭中的,只是进行驱赶,这个最后的机会,只属于中间那辆车的主人。
齐王看着小鹿越来越靠近森林,挥了挥手,两边的战车看见了手势,加快向着小鹿包围了过去,其余人也加快速度,力图将它包围在其中。小鹿虽然速度不慢,但是能出来围猎的马匹,都是上等马匹,而非那种劣马,自然和鹿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终于将小鹿围困在中间,在它慌不择路的时候,一支羽箭准确的射中了它,随机倒地,周围的人群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齐王本人倒是对这种事情兴致缺缺,在他看来,这里面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歌功颂德的内容可言,换个人一样可以做到。只不过那个人不是诸侯罢了。
“今日收获颇丰,大王可算是尽兴了。”苏秦从一旁驰马而来,在一旁笑着说道。
“例行之事罢了。”齐王兴致索然,将弓箭交给随从,也骑上马,让苏秦跟在后面。苏秦知道,这是他有事要询问自己了,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着。
“卿对于秦国已经秣马厉兵,准备攻打韩国宜阳之事,有何感想?”齐王随口问道。
苏秦是上卿,说到底,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说好听点,是君王的智囊,说难听的,就是一个陪说话的。本身不负责任何事情,只在君王想要咨询他的时候才会召见,平日里连朝见都能免掉。而像苏秦这样的上卿,齐王身边有很多,大多是稷下学宫的先生,苏秦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有些耳闻,也有些想法。”苏秦说道。
“说说。”齐王回到。他之所以觉得苏秦很好用,是因为苏秦分析其事情来,思维缜密,总是能够给他不一样的想法。
“诺。”苏秦应到,“以某之前所见,秦王继位之时,正值秦楚大战已毕,两国元气大伤之时,秦王要做的,应该是收拾人心,韬光养晦才是。”
“然而其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收拾人心,反而依靠甘茂和樗里基等人唱反调,这就值得玩味了,到底是秦王行为鲁莽呢?还是说另有隐情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