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语言学习(一)(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美女老师看到杨小乐他们已经逐步适应了她的课程,就开始增加难度了——自学。

  每天上课之前,老师会发一篇和教材有关的文章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看,自己翻译。

  老师只会在他们有问题寻求帮助时,才会出言指点。这些让杨小乐他们自学的每一篇文章,可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它包含了许多他们应该掌握的单词和语法点,而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记忆去理解这篇文章,其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杨小乐他们因此可以记住很多单词,并且可以靠他们的理解并不是借助字典,甚至,有时根本不知道这个单词确切的属于自己母语的解释,但是他们却知道它的意思。

  美女老师用她自己的方法,让杨小乐他们可以完全不用翻阅‘德语语法’这本书籍,就可以掌握更多的语法,因为只有凭借自己的大脑,理解了这些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次序,用起来才不会出错,说出来也才不至于让别人听不明白。

  偶尔,杨小乐也会回忆起自己前世在大学学英语的情景:一本考纲要求的词典,一张草稿纸,一只总也用不完的圆珠笔,就是杨小乐当年攻克英语的法宝。-----因为科技英语和考证的英语完全是两码事。而之后呢?除了如杨小乐这般毕业后一直在与英语打交道的少数人之外,把证书收藏在书柜里的大多数人,有多少人还能数的清,残留在记忆里的单词还有多少个呢?

  这是谁的悲哀呢?。

  就这样,杨小乐每天都在学校和住处之间来回奔走,很少出去在大街上四处闲逛,一来是因为语言不过关,二来,杨小乐能体会到德国人看似热情的面孔背后,那疏离与淡漠夹杂着高傲如同寒冰一样,让杨小乐退避三舍;三来,杨小乐是个死宅男,而死宅男的通病就一个字,懒。

  唯一与同学相处的时间里,除了因为陌生,还是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语言,力求早早地过了语言关,可以参加大学的分级考试,毕竟能来德国留学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不好,冲着德国优惠的学习条件来的,家里条件好的,基本上都在欧美国家。

  德国的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而如果有个大学生这个身份,那么免费坐车,上国立的医疗保险,甚至还能有了打工许可,这些都可以让贫困的学生,在不但养活了自己的基础上,甚至还能够贴补家里,所以,这个时候,谁还记得估计谁呀?

  毕竟,有时候友谊的建立也需要有空闲时间,尤其是在温饱的基础上。

  杨小乐经过在私人语言班3周的学习,已经慢慢适应了在德国生活,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适应。虽然还是对别人的对话处于半懂半不懂的状态,但是他却发现别人对话中的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听得明白的越来越多了。

  他相信离完全无碍地听清楚、听明白、并且准确无误地参与对话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所以,在这半个月之后,杨小乐报名参加了大学的分级考试,只要进入了大学的语言班,就证明杨小乐从此以后,就可以提交大学的入学申请,只要是西德的公立大学都可。

  唯一的缺点就是,如果被这些公立大学收做了学生,那么,在没有拿到毕业证之前,肯定是非常悲催的,用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相当于前世的高三的学生,准备考大学的那个学期,各种书山题海,弄得你吃嘛嘛不香,可能做梦都在做题、都在考试,仅仅一个学期而已,就已经让这些学生吃不消了,你想想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好几年,直到你功成身退、拿到毕业证为止,恐怕就不是悲催而是噩梦了,好几年的噩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