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峥嵘

  10月8日21点于京市】

  文字下方,赵峥嵘po出了手写的初版大纲《杀夫》,和她跟刘导在教室合影的冲洗照片。

  手稿上的墨水字迹早已褪色,笔记本是学校发的,封面还有京影校徽。照片右下角印刻的时间是八年前。

  许颂苔放大照片,读完了大纲内容,发现故事非常凝练——

  灾荒年代,乡下屠夫买了个年轻女孩做老婆,夜夜把她当发泄工具。女孩麻木认命,为了有口吃的没想过要逃,但每晚被强迫时总是咬紧嘴唇不肯叫。屠夫见状更是死命虐待她,为了让她叫出声还故意不给她饭吃。

  两人一到夜里房中动静太大,邻居老太总跑去听墙角,还跟村里女人们传闲话,导致女孩被孤立,找不到人交流,只好养鸡养鸭派遣内心痛苦,同时靠它们产的蛋换些吃食填肚子。

  在女孩的精心照顾下,鸡鸭不断生蛋,还即将孵出新的小鸡小鸭,女孩死灰般的内心也开始有了生机。

  不料某天,屠夫趁她去河边洗衣,把小鸡小鸭全都活活踩死。女孩回来看到满地血流成河,内心那丁点柔软也跟着死了。

  屠夫夜里再次拿女孩泄欲,结束后睡死过去,女孩趁他没有防备,提起厨房的菜刀砍向他的喉咙……

  许颂苔心里“咔嚓”一声,仿佛有东西碎裂后拼凑出新的图形。

  他忽然想起,在跟赵导接洽《镜子》期间,他问过刘导对赵导的印象。

  刘导当时的评价是“能力还可以,但性格有点毛躁,偏好的题材都不大符合主流价值观,影像风格也偏意识流,就算能在国内上映也不容易叫座”。

  看似中肯,也是在为演员考虑,但仔细想来,新人听了这种建议都会倾向于拒绝赵导。

  要不是许颂苔事前看过《镜子》剧本,对赵导的创作有了初步理解,再加上自己那阵声名狼藉,只有赵导伸出橄榄枝,他可能真的会犹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