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监国期间,他擅自把俞弘调离京中,到曹州那等凶险之地巡查盐税,已是触到了叶聿铮的逆鳞。重新浮出水面的巫宝山会成为他这位老师的污点,堵住清流文官与士林学子之口。

  叶聿铮一封封细读过奏疏,在案台最底下,找到俞弘呈递上来的那份,他夤夜归京,就在宫门外等候召见。他眯了眯眼,“薛将军,你岳丈回来了,我们是时候上朝了。”

  刑部将调查结果公布,大朝会上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大多数在维护李通懋,少数是以俞弘为首的部下,冷嘲热讽道:“李相一言九鼎之人,信誓旦旦说过要为巫宝山的罪责引咎请辞,你们如此维护,岂非要陷李相于不义?”

  李通懋望向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似要将自己一手调教起来的皇帝洞察。

  叶聿铮既未出声挽留,也未催促他做决定,口吻淡然道:“传御史大夫俞弘入殿。”

  “俞御史回来了?”

  “何时的事情?竟然这般悄无声息。”

  “俞御史一去曹州快半年,这个时候回来……”

  议论的朝臣们一默,眼神意味深长起来,那头俞弘已不紧不慢地入殿叩拜,身后金吾卫士兵还压着形容落魄的几人,踉踉跄跄跪倒在地。

  “臣俞弘于去岁前往曹州巡查盐税,查得曹州刺史向盐商高价售卖盐引,得利二万两白银;以平抑盐价为理,勾结盐商,收取贿赂三万两;更是虚报损耗数量、虚报打击私盐所需人手和缉私器具,挪用三万两盐税款项用于一己之私。”

  俞弘抬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曹州刺史与一干同党现已抓获,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这些是臣明察暗访所得的证据,以及众人签字画押的证词,至于这些,是臣在曹州查封刺史府邸,缴获的家财。”

  俞弘的话无异于平地惊雷。

  人人皆知他去曹州凶多吉少,不止是曹州路途遥远、盐税问题由来已久,更因曹州刺史本家就是宗亲,与当今太后关系密切,见了都要称一声姑母。

  朝中不懂盐务的人去查了,抓几个不痛不痒的盐商与盐运使底下的差吏完事;懂的人想深入去查,却没那个命回来。

  可俞弘不止去了,还查得一清二楚,全须全尾地回来了,还把曹州刺史五花大绑捆着进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