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66节(4 / 7)
宋院判却摇了摇头,见昭宁目露失望之色,他一贯见谢昭宁镇定自若,难得见到她心急之态,不由笑道:“我毕竟是主治妇儿一科的,老夫人这病是长年的心疾,抑郁成老,我说句直接的话,是万无根治的可能的。”
“不过……”宋院判接着道,“我有个同窗友人,以前也在太医局,后从太医局出去,开了个药庄在顺昌府,此人十分擅长心疾治疗。病者得送到他那里去住,那药庄广阔,依山傍水,据他说来,得了心疾之人,若能住在这样的地方,对病人是大有裨益的。我见过他治几个得了心疾的人,本只有一年不到的寿数,在他的药庄竟活了四五年。”
昭宁听了心中大动,她竟还不知有这样地方,倘若真的能治好祖母的病。远一些又何妨,她时常去看看祖母就是了,再者又是顺昌府,姜家所在的地界,料来也能护祖母周全。
周氏听了也很是动心,以前她心中责怪自己,总觉得是自己导致的昭昭的悲剧,因此似乎总有种,死了倒也还了昭昭的感觉。可如今,她得知了真相,昭昭与她父母又好起来了,她当真是极想活下去,想以后能亲眼看到昭昭出嫁!甚是贪婪一些,她还想看到昭昭的孩子降世,想看到昭昭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她也是心思大动。
昭宁则是问:“院判说的可是实情,那里当真能治好祖母?……可允我们带仆婢去伺候?”
宋院判道:“他便是顺昌本地人士,姓周,姜夫人亦是出身顺昌府,应是知道此人的。仆婢自然能带,他那药庄修了许多院落,老夫人想买下一两座也是可以的。何况老夫人虽如今身子有所好转,我还是说句实心的话,也至多就是两三年罢了。若能得他调养,别的不说,五六年是能保证的。”
昭宁听到此,更是下定决心,要让祖母去这位周医郎的药庄调养。为了祖母的身体,为了能让祖母活到她出嫁那一日,只是她还放心不下,对祖母道:“……不若我陪您一起去住吧!”
周氏知道那是清净之地,她一个老婆子去了,是自得其乐,她也喜欢清净。但是昭宁去了,岂不是耽误了她。且她母亲、哥哥弟弟可都要留在汴京的,她笑道:“你母亲早产,修养一两年也是要的,家里怕还要你担事,跟着我去做什么。祖母是去调养身子的,又不是去玩乐的,你有空来看我便是了,再者顺昌地界我熟悉得很,还有几个老闺友也嫁到了那里,正好能去找她们相聚……何况祖母还想好生调养,能看到我们昭昭出嫁,看到我们钰哥儿长大成人呢!”
昭宁闻言眼眶微微一酸。她纵然愿意陪着祖母去住在顺昌府的庄子里,但毕竟家里还有母亲和弟弟,家事还需要她料理,再者,须得防着蒋余盛暗中下手。
她道:“那我给外祖父和二舅母写信,叫他们也能照看您!”
周氏也笑着答应了,宋院判得了准信,便道:“既然老夫人有意前去医治,我便立刻写信给友人说一声,老夫人最好能在半个月内动身,及早治疗,对老夫人的身体更有裨益。”
昭宁让白姑恭敬送了宋院判出去,另附上丰厚诊金。
姜氏则想到了另一件事,问:“院判说您半个月就需动身,不过听郎君说,似乎父亲和大伯要回来了,母亲可要等他们回来相见,再去庄子里疗养?”
周氏却道不用,她虽也有些想念丈夫与大儿子,却不知他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还是先去调养要紧,她道:“……我也听煊哥说了,说调令下来总得几个月,我先去调养着。等他们回来了,你们再一齐来庄子里见我就是了!”
周氏要去顺昌的庄子疗养,这毕竟是大事,姜氏让乳母先把孩子抱下去,三人便仔细商议起来,带多少人去,多少用物,老人家既是不便回来,他们每年什么时候去看她老人家,重阳、中秋、除夕总是要去的。越说越觉得也是好事,何况顺昌府又近,她们随时都能去探望。
↑返回顶部↑
“不过……”宋院判接着道,“我有个同窗友人,以前也在太医局,后从太医局出去,开了个药庄在顺昌府,此人十分擅长心疾治疗。病者得送到他那里去住,那药庄广阔,依山傍水,据他说来,得了心疾之人,若能住在这样的地方,对病人是大有裨益的。我见过他治几个得了心疾的人,本只有一年不到的寿数,在他的药庄竟活了四五年。”
昭宁听了心中大动,她竟还不知有这样地方,倘若真的能治好祖母的病。远一些又何妨,她时常去看看祖母就是了,再者又是顺昌府,姜家所在的地界,料来也能护祖母周全。
周氏听了也很是动心,以前她心中责怪自己,总觉得是自己导致的昭昭的悲剧,因此似乎总有种,死了倒也还了昭昭的感觉。可如今,她得知了真相,昭昭与她父母又好起来了,她当真是极想活下去,想以后能亲眼看到昭昭出嫁!甚是贪婪一些,她还想看到昭昭的孩子降世,想看到昭昭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她也是心思大动。
昭宁则是问:“院判说的可是实情,那里当真能治好祖母?……可允我们带仆婢去伺候?”
宋院判道:“他便是顺昌本地人士,姓周,姜夫人亦是出身顺昌府,应是知道此人的。仆婢自然能带,他那药庄修了许多院落,老夫人想买下一两座也是可以的。何况老夫人虽如今身子有所好转,我还是说句实心的话,也至多就是两三年罢了。若能得他调养,别的不说,五六年是能保证的。”
昭宁听到此,更是下定决心,要让祖母去这位周医郎的药庄调养。为了祖母的身体,为了能让祖母活到她出嫁那一日,只是她还放心不下,对祖母道:“……不若我陪您一起去住吧!”
周氏知道那是清净之地,她一个老婆子去了,是自得其乐,她也喜欢清净。但是昭宁去了,岂不是耽误了她。且她母亲、哥哥弟弟可都要留在汴京的,她笑道:“你母亲早产,修养一两年也是要的,家里怕还要你担事,跟着我去做什么。祖母是去调养身子的,又不是去玩乐的,你有空来看我便是了,再者顺昌地界我熟悉得很,还有几个老闺友也嫁到了那里,正好能去找她们相聚……何况祖母还想好生调养,能看到我们昭昭出嫁,看到我们钰哥儿长大成人呢!”
昭宁闻言眼眶微微一酸。她纵然愿意陪着祖母去住在顺昌府的庄子里,但毕竟家里还有母亲和弟弟,家事还需要她料理,再者,须得防着蒋余盛暗中下手。
她道:“那我给外祖父和二舅母写信,叫他们也能照看您!”
周氏也笑着答应了,宋院判得了准信,便道:“既然老夫人有意前去医治,我便立刻写信给友人说一声,老夫人最好能在半个月内动身,及早治疗,对老夫人的身体更有裨益。”
昭宁让白姑恭敬送了宋院判出去,另附上丰厚诊金。
姜氏则想到了另一件事,问:“院判说您半个月就需动身,不过听郎君说,似乎父亲和大伯要回来了,母亲可要等他们回来相见,再去庄子里疗养?”
周氏却道不用,她虽也有些想念丈夫与大儿子,却不知他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还是先去调养要紧,她道:“……我也听煊哥说了,说调令下来总得几个月,我先去调养着。等他们回来了,你们再一齐来庄子里见我就是了!”
周氏要去顺昌的庄子疗养,这毕竟是大事,姜氏让乳母先把孩子抱下去,三人便仔细商议起来,带多少人去,多少用物,老人家既是不便回来,他们每年什么时候去看她老人家,重阳、中秋、除夕总是要去的。越说越觉得也是好事,何况顺昌府又近,她们随时都能去探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