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6 / 7)
“顺便看看有没有读得不顺的地方,又或者笔误。”瑶芳乐得轻松。
两人轻快地答应了,下手极快地编着页码。瑶芳看她们眉眼欢快的样子,心道,到底是小孩子,不过也是有心,要做“师爷”却还差火候呢。
————————————————————————————————
要给瑶芳做师爷的人差着火候,给贺敬文做师爷的人却火大得要命!
张先生与谷师爷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张先生抖着声音问:“东翁说什么?”
贺敬文一字一顿地道:“真想把这些蠢货的功名全给革了!”作为一方官长,贺敬文做到了知府,确实能革了秀才们的功名,前提是——有正当的理由。
这事儿还要从头说起,贺敬文他小闺女做生意做得热火朝天,逍遥生与麻姑(瑶芳笔名)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又有一个人捅了马蜂窝。原本参了汪知府的那位湖广道御史任期满了,因做了实事(参人),升任走了,新来了一位湖广道御史。
这位御史与贺敬文十分相似,眼光比贺敬文要犀利许多,脑袋却比贺敬文还不灵光。换言之,智商高得破表,情商低得破表。流民,很多地方都有,贺敬文赴任的时候还险些被流民转流寇给灭门。许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明白此事干系重大,想要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派驻各地的御史也知道,通常不会特别计较。为什么?就因为流民,或者曰游民,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儿吧,他们是没有土地的。
为什么没地?抛开遇到天灾逃荒的不谈——这些个人,等灾荒过后,陆续返乡,影响还不算大。其余的流民,有些是因为游手好闲,好吃懒作,败家,这个不假。还有一些是因为兼并,兼并,失地,有些人转为富贵人家的佃农,有些个就干脆失业失土成了流民。
抑兼并,谁都想。可实际做起来,却不可能像以前的循吏、酷吏那样了。那会儿可没有科举,也没有这样盘根错节的师生关系等等。
对付这种事情,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许多王朝过到了一半儿就会出这样的毛病,然后就与更多的其他问题搅在一起,一路糜烂下去。抑或是别寻出路,譬如南方许多地方,民夫民妇会做一些手艺,大多是织布、行商等,补贴家用,也算可行。这样的地方,就安稳些。若是连这个也做不到,问题就大了。
似贺敬文这样的,吃过流民的苦头的,也不愿意大力支持工商,他就跑断了腿,检视乡里,巡查水利工程,又鼓励垦荒。倒是将湘州的情况稳定了下来,虽然水利工程因为他不会做人,拨的款子少了些,工程质量没办法做到最好,好歹是能糊弄过去,连薄田也能得到滋润。
其他地方的知府,要么是心思不在这上头,要么是没他这么呆愣肯做实事,流亡之事便十分危险。
新任的湖广道御史一口气参了四个知府——就剩下一个贺敬文并一个襄州知府——参他们尸位素飨,致使流民成灾。
这个倒也罢了,御史么,天职就是参人,没毛病也给你参出个毛病来。他捅的马蜂窝却是——楚王的嗅觉其实很敏锐,也觉出有些不好,以为流民大有可为,以自己的庄田里也出现流民为由,从王府出钱,安顿部分流民,招为佃户耕种。
↑返回顶部↑
两人轻快地答应了,下手极快地编着页码。瑶芳看她们眉眼欢快的样子,心道,到底是小孩子,不过也是有心,要做“师爷”却还差火候呢。
————————————————————————————————
要给瑶芳做师爷的人差着火候,给贺敬文做师爷的人却火大得要命!
张先生与谷师爷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张先生抖着声音问:“东翁说什么?”
贺敬文一字一顿地道:“真想把这些蠢货的功名全给革了!”作为一方官长,贺敬文做到了知府,确实能革了秀才们的功名,前提是——有正当的理由。
这事儿还要从头说起,贺敬文他小闺女做生意做得热火朝天,逍遥生与麻姑(瑶芳笔名)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又有一个人捅了马蜂窝。原本参了汪知府的那位湖广道御史任期满了,因做了实事(参人),升任走了,新来了一位湖广道御史。
这位御史与贺敬文十分相似,眼光比贺敬文要犀利许多,脑袋却比贺敬文还不灵光。换言之,智商高得破表,情商低得破表。流民,很多地方都有,贺敬文赴任的时候还险些被流民转流寇给灭门。许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明白此事干系重大,想要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派驻各地的御史也知道,通常不会特别计较。为什么?就因为流民,或者曰游民,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儿吧,他们是没有土地的。
为什么没地?抛开遇到天灾逃荒的不谈——这些个人,等灾荒过后,陆续返乡,影响还不算大。其余的流民,有些是因为游手好闲,好吃懒作,败家,这个不假。还有一些是因为兼并,兼并,失地,有些人转为富贵人家的佃农,有些个就干脆失业失土成了流民。
抑兼并,谁都想。可实际做起来,却不可能像以前的循吏、酷吏那样了。那会儿可没有科举,也没有这样盘根错节的师生关系等等。
对付这种事情,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许多王朝过到了一半儿就会出这样的毛病,然后就与更多的其他问题搅在一起,一路糜烂下去。抑或是别寻出路,譬如南方许多地方,民夫民妇会做一些手艺,大多是织布、行商等,补贴家用,也算可行。这样的地方,就安稳些。若是连这个也做不到,问题就大了。
似贺敬文这样的,吃过流民的苦头的,也不愿意大力支持工商,他就跑断了腿,检视乡里,巡查水利工程,又鼓励垦荒。倒是将湘州的情况稳定了下来,虽然水利工程因为他不会做人,拨的款子少了些,工程质量没办法做到最好,好歹是能糊弄过去,连薄田也能得到滋润。
其他地方的知府,要么是心思不在这上头,要么是没他这么呆愣肯做实事,流亡之事便十分危险。
新任的湖广道御史一口气参了四个知府——就剩下一个贺敬文并一个襄州知府——参他们尸位素飨,致使流民成灾。
这个倒也罢了,御史么,天职就是参人,没毛病也给你参出个毛病来。他捅的马蜂窝却是——楚王的嗅觉其实很敏锐,也觉出有些不好,以为流民大有可为,以自己的庄田里也出现流民为由,从王府出钱,安顿部分流民,招为佃户耕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