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主性格孤僻,在正主妻室身上下功夫,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日,齐氏带着何姨娘并两个儿媳妇,还有李妙怜和李妙芳小辈,在长春院呆了许久,到了中午的时候,自是要留在这处用膳。

  景王妃叫了摆膳,一番宾主皆欢。

  用罢膳,几人去了正堂坐下。

  一名宫人用托盘端了一碗汤药呈上来,景王妃端起,一饮而尽。

  “听殿下说了王妃身子不好,我们日日还来打搅,真是不该。”

  景王妃不在意的笑了笑,“无妨,这是老毛病了,我历来体虚,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这汤药断不了。”

  正说着,外面宫人来报乔侧妃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ps:见有亲提说这舅父一家没什么规矩,见了景王不下跪,那齐氏还托大把景王当一般外甥来看,面面大概解释一下。

  首 先,人分各种,有的人懂这些参拜规矩,有的人却是不懂的。李家的根儿充其量就是一个富裕的农户,然后儿子考了举人,当了主簿,几十年都在那一个小县城打 转。真让他们照着王侯之家的规矩来,估计他们也不懂,也有些难为人了。就如同咱们这些小市民永远不懂上层人士是如何生活细节是如何一样。(这个只是其中之 一)

  记得看过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两口子都是种地的农民,这日忙完农活,农夫坐在田埂上感叹说,“皇上老爷肯 定日日不用下地干活儿,顿顿吃大米饭。”农妇则说,“宫里的娘娘肯定顿顿吃大馍,配红烧肉”。。。汗,大体意思就是这样,具体的面面实在不记得了。说的意 思就是不在一个生活层次上,根本无法猜想另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层次具体到底是如何。

  至于另外还有一层意思——

  参考齐氏想法,“这是最后一根稻草绳,怎么也都得拽紧了。”

  参考她为什么会表现如此夸张在景王面前哭……

  当 然出身低,不太懂礼数是一点,更多的则是她想特意的营造出一种亲戚的氛围来。反正她就是个妇道人家,她这样顶多会被人认为见识浅薄,没有什么礼数,但景王 会谴责她没有礼数吗?就算谴责也没关系,大不了以后不这样了,总不会把她拖出去砍头。如果不谴责呢,她的目的(套近乎)不就达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