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 / 7)
段蕴又翻了两页书,只觉得照这书中所载,大凡帝后将相之流,必曾与某种异象有过什么关联,便是所谓天命归之,生来便不同凡人。
她捏着书页怏怏地想,果然自己本质上便是个俗物,自打出生风调雨顺,明安城里连大一些的雨都没下过,更别说什么异象了。
承认自己是个凡俗之人显然并不是什么令她愉悦的事,段蕴合了书本,托腮望着对空着的墙壁发了会呆。
哎,皇叔不是还说要送朕一个幅绣品挂上去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送过来。
她思及绣品一词,连带着居然想起了初见段清晏的那会儿,在从皇宫去往郊外帝陵的马车上,段清晏给她的那个海棠红色小锦包。
亮堂堂的颜色,里面装着从东街摘来的枇杷。
那些枇杷的滋味段蕴到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东街二王爷府门前的枇杷树她再熟悉不过了,毕竟就近在自家门口,爬高上低摘来解馋之事必然少不了要做一做,因而对那从小吃到大的枇杷也是尤为钟爱。
其实枇杷而已,哪棵树上的果子最好吃又有谁能说得清?先不论鲜少有好事者为此吃遍明安所有枇杷树,纵是有好事者如此,果子的好坏还要依个人口味评定呢,岂好武断下了定论?
段清晏当时与她笑说,放眼整个明安,也唯有东街那棵枇杷树长得最好,他不过是随口一掰扯,段蕴却是喜滋滋信了的。
她打小便吃那棵树上的果实,吃得太多便生出了井底之蛙的心思,认为枇杷就应该是南门那棵树上的味道,若与南门她亲手摘下来的果子味道不同,那必定就算不得是佳品。
所以当初段清晏只不过是无心插柳,却令段蕴萌生了知音难觅的情怀,就此便与他不由自主地亲近些。
这也就是所谓的柳成荫了。
时光也真是太匆匆,不觉意间大半年悄然而逝。当初那马车之上与段清晏还只能算是初识,只想着祭祀结束皇叔们自会离去,与这个颇谈得来的九皇叔也只会是一二旬的交集,又怎能料到如今这般场景,他不仅留了下来,居然还在明安城安了宅子,做了大理寺卿。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初俊逸脱俗不似凡尘之人的那个皇叔,居然说喜欢自己。
段蕴望着那面空白的墙壁,脑中渐渐浮现出段清晏的样子,他一向是那么好看,又亲和,又有趣……真是怎么看都是好的。
↑返回顶部↑
她捏着书页怏怏地想,果然自己本质上便是个俗物,自打出生风调雨顺,明安城里连大一些的雨都没下过,更别说什么异象了。
承认自己是个凡俗之人显然并不是什么令她愉悦的事,段蕴合了书本,托腮望着对空着的墙壁发了会呆。
哎,皇叔不是还说要送朕一个幅绣品挂上去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送过来。
她思及绣品一词,连带着居然想起了初见段清晏的那会儿,在从皇宫去往郊外帝陵的马车上,段清晏给她的那个海棠红色小锦包。
亮堂堂的颜色,里面装着从东街摘来的枇杷。
那些枇杷的滋味段蕴到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东街二王爷府门前的枇杷树她再熟悉不过了,毕竟就近在自家门口,爬高上低摘来解馋之事必然少不了要做一做,因而对那从小吃到大的枇杷也是尤为钟爱。
其实枇杷而已,哪棵树上的果子最好吃又有谁能说得清?先不论鲜少有好事者为此吃遍明安所有枇杷树,纵是有好事者如此,果子的好坏还要依个人口味评定呢,岂好武断下了定论?
段清晏当时与她笑说,放眼整个明安,也唯有东街那棵枇杷树长得最好,他不过是随口一掰扯,段蕴却是喜滋滋信了的。
她打小便吃那棵树上的果实,吃得太多便生出了井底之蛙的心思,认为枇杷就应该是南门那棵树上的味道,若与南门她亲手摘下来的果子味道不同,那必定就算不得是佳品。
所以当初段清晏只不过是无心插柳,却令段蕴萌生了知音难觅的情怀,就此便与他不由自主地亲近些。
这也就是所谓的柳成荫了。
时光也真是太匆匆,不觉意间大半年悄然而逝。当初那马车之上与段清晏还只能算是初识,只想着祭祀结束皇叔们自会离去,与这个颇谈得来的九皇叔也只会是一二旬的交集,又怎能料到如今这般场景,他不仅留了下来,居然还在明安城安了宅子,做了大理寺卿。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初俊逸脱俗不似凡尘之人的那个皇叔,居然说喜欢自己。
段蕴望着那面空白的墙壁,脑中渐渐浮现出段清晏的样子,他一向是那么好看,又亲和,又有趣……真是怎么看都是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