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4 / 7)
此时张三郎给人押着,瞧不见此人的全脸儿,只见款款摇摇的走了来,底下穿着大红的绸儿鞋,上头衣裳却也华贵鲜亮,却又不是长衫,也是个下人一般两截儿穿衣的,却猜不出这人是个什么来头。
抬眼往上瞧时,虽是个男子,容貌却不输给女娇娥,行动时弱柳扶风一般,说话儿也是呵气如兰的,竟有些不辨雌雄。
又听见那张大户笑道:“我的儿,莫怕,捉了一个家贼,正在审问,谁知这贼子混不认账,也只好送他往衙门口儿里去理会。”
那小厮儿听见,“呀”了一声道:“老爷治家有方,向来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谁不知道张府上井井有条铁桶也似的相仿,如今送了官,只怕老爷面上须不好看。”
一面低着头儿厮认了一回,故作讶异道:“莫不是镇上的更夫头儿张三爷么?却不认得小人了?”三郎见这人与自己充熟儿,也抬头认了一回,却不大认得,但见他言语卑微态度恳切,却也不好给他没脸,只得摇头儿道:“却是眼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会过这位相公。”
那人扑哧儿一乐道:“三爷当日进府,还是小人这一头保举的,如今怎的就生份起来了?”三郎听见,方知此人乃是李四郎浑家杜娆娘的师兄,投身在张大户家做教习的琴师,只因几岁上从人牙子手中给杜老爹买来做徒弟,便随了师父的姓氏,冒姓杜,名唤琴官的便是。
☆、第67章 冠带子流落风尘
这琴官儿却是个妙人儿,当日也是公府侯门旧家子弟,只因父亲犯事,连累一门良贱,男的便要充军发配,女子都充入教坊官妓之列,那是琴官儿还是个刚落草的小奶娃,执刑官不忍叫他跟随父兄去往北方苦寒之地,便判了随着亲娘往教坊里头勾当。
谁知夫人原是大家闺秀,十分烈性,怎肯做此贱业,女监之中半夜起来,一条汗巾子吊死在房梁上。这琴官儿便没了着落,只有当日夫人贴身侍女含羞忍辱,倚门卖笑养活小主人。
长到了*岁上,出落得十二分人才,只做女童打扮,便有几个熟客问了行院里的妈妈要梳拢他,那鸨儿知道是个小厮儿,也不去兜揽此事,又怕行院里养着男娃儿,来日大了与姐儿们勾搭,终究要闹出事来,所以叫个人牙子进来卖他。
分别之际,丫鬟方才和盘托出琴官儿身世,那琴官儿在世十年,只当这丫头是他亲娘,再想不到自己原是官宦门第出身的,丫头含泪说道:“少爷此去,定然也是卖入梨园,好歹与师父陈情,禀明自家身世,莫要做那小旦的勾当,堂堂男子却着了女妆给人品头论足,岂不是玷污了老爷门楣……”
那琴官儿尚在年幼,不能十分明白,只见养母哭泣哀告,只得答应,当下磕了三个头,叩谢多年养育之恩,随着人牙子去了。
也是他爹娘有些阴鸷,偏生遇见了娆娘的父亲杜老爹要组个班子做小戏儿,四处寻访清秀的小厮儿,这一日来在人牙子家中相看,一眼看上了琴官儿,只因小厮儿生得在美,终究不过是几年风光,过了一十五岁发身,便要渐渐长成男子相貌,所以虽然生得十分颜色,也不过十几两银子的身价儿,就将琴官儿买了回来。
到了家中自有教习,教着琴官儿并旁的几个小厮儿窝腰弯腿学些身段儿,只有琴官儿哭哭啼啼的不肯,教习只当是这孩子懒惰,下死命打过几回,终不能改。
杜老爹瞧着蹊跷,就拉着手儿问他缘故,琴官儿方哭着说了自家身世。谁知那杜老爹虽是做梨园行儿的,天生倒有些见识,知道是清官之子,十分爱重,便不叫他学戏,那是娆娘也在七八岁上,正上女学,便送了琴官儿入学与娆娘做伴儿,兄妹相称。
↑返回顶部↑
抬眼往上瞧时,虽是个男子,容貌却不输给女娇娥,行动时弱柳扶风一般,说话儿也是呵气如兰的,竟有些不辨雌雄。
又听见那张大户笑道:“我的儿,莫怕,捉了一个家贼,正在审问,谁知这贼子混不认账,也只好送他往衙门口儿里去理会。”
那小厮儿听见,“呀”了一声道:“老爷治家有方,向来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谁不知道张府上井井有条铁桶也似的相仿,如今送了官,只怕老爷面上须不好看。”
一面低着头儿厮认了一回,故作讶异道:“莫不是镇上的更夫头儿张三爷么?却不认得小人了?”三郎见这人与自己充熟儿,也抬头认了一回,却不大认得,但见他言语卑微态度恳切,却也不好给他没脸,只得摇头儿道:“却是眼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会过这位相公。”
那人扑哧儿一乐道:“三爷当日进府,还是小人这一头保举的,如今怎的就生份起来了?”三郎听见,方知此人乃是李四郎浑家杜娆娘的师兄,投身在张大户家做教习的琴师,只因几岁上从人牙子手中给杜老爹买来做徒弟,便随了师父的姓氏,冒姓杜,名唤琴官的便是。
☆、第67章 冠带子流落风尘
这琴官儿却是个妙人儿,当日也是公府侯门旧家子弟,只因父亲犯事,连累一门良贱,男的便要充军发配,女子都充入教坊官妓之列,那是琴官儿还是个刚落草的小奶娃,执刑官不忍叫他跟随父兄去往北方苦寒之地,便判了随着亲娘往教坊里头勾当。
谁知夫人原是大家闺秀,十分烈性,怎肯做此贱业,女监之中半夜起来,一条汗巾子吊死在房梁上。这琴官儿便没了着落,只有当日夫人贴身侍女含羞忍辱,倚门卖笑养活小主人。
长到了*岁上,出落得十二分人才,只做女童打扮,便有几个熟客问了行院里的妈妈要梳拢他,那鸨儿知道是个小厮儿,也不去兜揽此事,又怕行院里养着男娃儿,来日大了与姐儿们勾搭,终究要闹出事来,所以叫个人牙子进来卖他。
分别之际,丫鬟方才和盘托出琴官儿身世,那琴官儿在世十年,只当这丫头是他亲娘,再想不到自己原是官宦门第出身的,丫头含泪说道:“少爷此去,定然也是卖入梨园,好歹与师父陈情,禀明自家身世,莫要做那小旦的勾当,堂堂男子却着了女妆给人品头论足,岂不是玷污了老爷门楣……”
那琴官儿尚在年幼,不能十分明白,只见养母哭泣哀告,只得答应,当下磕了三个头,叩谢多年养育之恩,随着人牙子去了。
也是他爹娘有些阴鸷,偏生遇见了娆娘的父亲杜老爹要组个班子做小戏儿,四处寻访清秀的小厮儿,这一日来在人牙子家中相看,一眼看上了琴官儿,只因小厮儿生得在美,终究不过是几年风光,过了一十五岁发身,便要渐渐长成男子相貌,所以虽然生得十分颜色,也不过十几两银子的身价儿,就将琴官儿买了回来。
到了家中自有教习,教着琴官儿并旁的几个小厮儿窝腰弯腿学些身段儿,只有琴官儿哭哭啼啼的不肯,教习只当是这孩子懒惰,下死命打过几回,终不能改。
杜老爹瞧着蹊跷,就拉着手儿问他缘故,琴官儿方哭着说了自家身世。谁知那杜老爹虽是做梨园行儿的,天生倒有些见识,知道是清官之子,十分爱重,便不叫他学戏,那是娆娘也在七八岁上,正上女学,便送了琴官儿入学与娆娘做伴儿,兄妹相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