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2 / 3)
秋免并不做解释,他神情之平静,心境之坚韧,似乎不可能被任何状况打击,哪怕是飞溅到脸上的肉沫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反让自诩俯瞰人世的「诗人」心烦意乱,迅速塌陷的多重梦境更加重了这份浮躁。
怎会如此……只有他笑着玩弄人心的份,从没有在同一个人身上栽了这么多回的情况,哪怕秋免这次并没有展露他一针见血的旅梦手段,却仅仅凭借态度将「诗人」碾压得倍感窒息。
在此之前,「诗人」一直是无比狂傲、无比自信的,他读完古代文学家的赋笔,虽然不甚理解,但根据下方备注和背后解读,也能明白原来那些是认为尘世庸俗,与独特的自己格格不入的感叹,便深以为感同身受,也总爱念这些腔调。
但为何他的独特和秋免比起来,却又难有优势了呢?
曾经虽对「路人」有所耳闻,但「诗人」从未将他放在心上,若不是「连续梦」时,「路人」横插一脚,打断了他们的计划,「诗人」恐怕很难关注起这位存在感“稀薄”的人。
直到后来通过解梦基地的内应「招财」,他才了解到了关于「路人」的更多信息,不免对他的实力感到好奇,刻意设计了袭击事故和「群体梦」,想要验证他的能耐,没想到一时托大,自己险些没能逃出解梦基地。
但在那时,纵使已经知道「路人」能够在现实中旅梦,「诗人」也没有将此次行动失利归结于与「路人」实力间的差距。是「招财」的背叛令他落入陷阱,是千百号联合起来集体行动的旅梦人以人数优势胜之不武,对方是资源雄厚的官方机构,自己只是靠利益拉拢起来的松散组织,就算失败也情有可原。
但「路人」的存在感日益提高,既然拉拢无望,眼睁睁看着他与解梦基地联合起来,自己的宏图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虽然只是时间问题,但为了加快「梦」的降临,他还是决定一劳永逸,利用延迟诞生的「预知梦」在同一时间解决「路人」和「九婴」。
……但又一次失败了。
他对付双重人格根本不排斥融合的池见英姑且不说,真正直面「路人」的是「自由」蔡喜泉,蔡喜泉将自己的信息透了个底朝天,连秘密老巢都被揪了出来,他怒上心头,只觉得是队友废物不堪。
然而直到此时,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蔡喜泉已是野生旅梦人中的佼佼者,心狠手辣,自恋果断,连解梦基地的几位元老队长都不及他坚定冷漠,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完全不擅长「梦中梦」的「路人」如揉面团一般搓弄把玩,没有任何招架的能力。
……真的是蔡喜泉实力不济么?如果他对这个结论毫无异议,为何千挑万选,刻意在这个对方喜悦醉酒的日子才开始行动?又为何要用这套复杂繁琐的手段,先从池见英的过往旧怨开启挖起,妄图以此牵连「路人」的深层情绪?
「诗人」心底泛起不甘的酸潮,纵使他不愿意承认,但他下意识慎之又慎的举措,都证明了他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才发起的攻势。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反被「路人」那股绝对镇定的气势唬在了当场。
↑返回顶部↑
这反让自诩俯瞰人世的「诗人」心烦意乱,迅速塌陷的多重梦境更加重了这份浮躁。
怎会如此……只有他笑着玩弄人心的份,从没有在同一个人身上栽了这么多回的情况,哪怕秋免这次并没有展露他一针见血的旅梦手段,却仅仅凭借态度将「诗人」碾压得倍感窒息。
在此之前,「诗人」一直是无比狂傲、无比自信的,他读完古代文学家的赋笔,虽然不甚理解,但根据下方备注和背后解读,也能明白原来那些是认为尘世庸俗,与独特的自己格格不入的感叹,便深以为感同身受,也总爱念这些腔调。
但为何他的独特和秋免比起来,却又难有优势了呢?
曾经虽对「路人」有所耳闻,但「诗人」从未将他放在心上,若不是「连续梦」时,「路人」横插一脚,打断了他们的计划,「诗人」恐怕很难关注起这位存在感“稀薄”的人。
直到后来通过解梦基地的内应「招财」,他才了解到了关于「路人」的更多信息,不免对他的实力感到好奇,刻意设计了袭击事故和「群体梦」,想要验证他的能耐,没想到一时托大,自己险些没能逃出解梦基地。
但在那时,纵使已经知道「路人」能够在现实中旅梦,「诗人」也没有将此次行动失利归结于与「路人」实力间的差距。是「招财」的背叛令他落入陷阱,是千百号联合起来集体行动的旅梦人以人数优势胜之不武,对方是资源雄厚的官方机构,自己只是靠利益拉拢起来的松散组织,就算失败也情有可原。
但「路人」的存在感日益提高,既然拉拢无望,眼睁睁看着他与解梦基地联合起来,自己的宏图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虽然只是时间问题,但为了加快「梦」的降临,他还是决定一劳永逸,利用延迟诞生的「预知梦」在同一时间解决「路人」和「九婴」。
……但又一次失败了。
他对付双重人格根本不排斥融合的池见英姑且不说,真正直面「路人」的是「自由」蔡喜泉,蔡喜泉将自己的信息透了个底朝天,连秘密老巢都被揪了出来,他怒上心头,只觉得是队友废物不堪。
然而直到此时,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蔡喜泉已是野生旅梦人中的佼佼者,心狠手辣,自恋果断,连解梦基地的几位元老队长都不及他坚定冷漠,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完全不擅长「梦中梦」的「路人」如揉面团一般搓弄把玩,没有任何招架的能力。
……真的是蔡喜泉实力不济么?如果他对这个结论毫无异议,为何千挑万选,刻意在这个对方喜悦醉酒的日子才开始行动?又为何要用这套复杂繁琐的手段,先从池见英的过往旧怨开启挖起,妄图以此牵连「路人」的深层情绪?
「诗人」心底泛起不甘的酸潮,纵使他不愿意承认,但他下意识慎之又慎的举措,都证明了他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才发起的攻势。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反被「路人」那股绝对镇定的气势唬在了当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