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5 / 7)
陈公公一挥佛尘,朝王相公施了个半礼,有些为难地说道:“圣上若是不朝,定会来人颁旨……洒家已经打发小寺人往圣上处求圣谕,还请丞公、相公稍待。”
身为皇宫中人,虽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为宫中十二太监之一,仅居于张乐泉大太监之下的陈公公,对宫中信息自然是十分灵通的,但不论是圣上本身的情况还是后宫妃嫔的情况,都不是他可以妄自与朝臣谈论的消息。所以他只能缄默,在圣上没有来新的谕旨之前,陪着百官干站着。
陈公公相信,对宫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无所知,但这两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该说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会出口的。——皇宫毕竟是皇帝的地头,虽然谢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权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宫中的宫人,也不会越俎代庖。
果然,谢丞公也举了举笏板,只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谕旨罢。”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陈公公却觉得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陈公公焦虑得很,朝臣们依然低声与交好的同僚议论着的时候,忽然,乱糟糟一锅粥的朝臣当中,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臣大声斥责道:“妄议圣上,该当何罪!”
朝臣们循声望去,却是新上任不久的黄门侍郎赵辛。这位四品黄门侍郎如今是圣上的宠儿,有点圣上喉舌的意思,嫡长子尚了长公主,官阶为从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责的是五品谏议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极为出名的硬脾气,出身于一个金陵外的小家族,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众臣、甚至是圣上做了错事,都要直言相谏,直戳人痛处。
喜欢肖寂道的人实在不多,但这位似乎十分得圣上爱重,丞公、相公也颇为看重他,两边连年使力,如今已经是正五品谏议大夫,但才三十五六岁而已。
到这里,就必须解释一下丹朝各官阶的分别。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阶其实是有两套系统的。一是职官系统,二是散官系统。
从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紧跟着的职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书,以及从三品的御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属六部的无数大小官员,他们掌管着大丹朝堂的运行。
除了辅弼相丞四公,就没有其他的一二品职官了。
职官执掌朝堂,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编制满了,下面的官员就不论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阶不同,这是只要圣上高兴,官员贡献资历也说得过去,就可以赐下的官阶。
散官系统当中,头顶一品、二品高官头衔的人一直不少,官员的散官头衔代表着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经常都是和他的职官官阶有分别的。
↑返回顶部↑
身为皇宫中人,虽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为宫中十二太监之一,仅居于张乐泉大太监之下的陈公公,对宫中信息自然是十分灵通的,但不论是圣上本身的情况还是后宫妃嫔的情况,都不是他可以妄自与朝臣谈论的消息。所以他只能缄默,在圣上没有来新的谕旨之前,陪着百官干站着。
陈公公相信,对宫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无所知,但这两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该说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会出口的。——皇宫毕竟是皇帝的地头,虽然谢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权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宫中的宫人,也不会越俎代庖。
果然,谢丞公也举了举笏板,只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谕旨罢。”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陈公公却觉得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陈公公焦虑得很,朝臣们依然低声与交好的同僚议论着的时候,忽然,乱糟糟一锅粥的朝臣当中,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臣大声斥责道:“妄议圣上,该当何罪!”
朝臣们循声望去,却是新上任不久的黄门侍郎赵辛。这位四品黄门侍郎如今是圣上的宠儿,有点圣上喉舌的意思,嫡长子尚了长公主,官阶为从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责的是五品谏议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极为出名的硬脾气,出身于一个金陵外的小家族,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众臣、甚至是圣上做了错事,都要直言相谏,直戳人痛处。
喜欢肖寂道的人实在不多,但这位似乎十分得圣上爱重,丞公、相公也颇为看重他,两边连年使力,如今已经是正五品谏议大夫,但才三十五六岁而已。
到这里,就必须解释一下丹朝各官阶的分别。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阶其实是有两套系统的。一是职官系统,二是散官系统。
从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紧跟着的职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书,以及从三品的御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属六部的无数大小官员,他们掌管着大丹朝堂的运行。
除了辅弼相丞四公,就没有其他的一二品职官了。
职官执掌朝堂,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编制满了,下面的官员就不论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阶不同,这是只要圣上高兴,官员贡献资历也说得过去,就可以赐下的官阶。
散官系统当中,头顶一品、二品高官头衔的人一直不少,官员的散官头衔代表着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经常都是和他的职官官阶有分别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