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如玉姑娘的小说里一样,这个不算太长的长微博大约两千多字,由小说中的一个关于当时英国的城市和乡村生活习惯差距逐渐拉大说开去。

  因为但如玉的视角独特,又有着别人没有的亲身体验,所以很轻易地就描绘出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物心理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前很多人其实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不算少。至少从中学的历史课上多少都听到一些: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变革、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和不断发展,以及圈地运动的进行……

  然而简单的高度概括去描述一个时代,又怎么比得上将具体生活中的事例说出来的生动有趣?可以说,这种让读者置身其中,一边好笑地看着故事,一边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的做法,让不少读者都收获颇多。

  如玉姑娘的读者纷纷留言表示实在是太有趣太涨姿势了!求大大写更多!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世界历史不及格了!qaq”

  “卧槽居然那时候还有这么好玩的事儿,笑死了……好基友们快来看!”

  “这文配合着《疯子迪亚洛》看疗效更好,简直可以做欧洲历史文化的科普了!”

  不过在这一片赞扬和追捧声中,也有一些人表示怀疑:

  “这如玉姑娘是个写小说的吧?她是什么人?搞历史研究的?如果她没有专业研究背景这么出来说这些不都是瞎扯骗人吗?”

  “有没有搞研究的出来说说看如玉姑娘这文是科普还是小说延伸?如果只是瞎扯引人眼球,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耽误人了!”

  然而这些言论出来仅仅一天,就有一个认证为国内某知名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的科普网站作者出来说话。

  他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不对,而是以十分严谨的方式将如玉姑娘的长微博进行拆解分析。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去与文献资料中的历史时间节点做对应。

  他最后成文发表在了自己所属的科普网站上,并将连接发到微博。

  文章中他说道:“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初步印证的肯定,再到仔细分析后的赞叹。这篇小文令我惊讶的不是其行文流畅文笔优美,而是它与历史资料的高度吻合。可以看到,几乎文章中的所有细节都能找到文献中与之对应的地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