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3)
殿试结束后,明宣帝问着翰林院大学士洛青俞的情况。
翰林院大学士翻着手里的册子把洛青俞的情一一说了,连中两元,会元得了第二。
“大理寺方大人前些日子收这洛青俞为弟子。”大学士补充道。
明宣帝点头,“难怪他的文章中有点方庭之的影子呢,不骄不躁,不露风头不贬文采,”明宣帝笑两声:“这方庭之要把国之栋梁教成他那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朕可饶不了他。”
大学士站一旁不说话,但是心里已知皇上必定是对这洛青俞很是满意了。
三日之后,圣旨下来,洛青俞被点为金科状元,直接授予翰林院侍读的官职,正六品的天子近臣,年方二十有一,若是好生学习,好生历练,入阁拜相是迟早的事。
这一届的贡士初入仕途,官职都比之前几届科举学子高上些许,这正是赶上了朝廷人才空缺的大好时机,翰林院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却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最近朝廷不论表面还是暗地都非常安稳,夏侯灵渊知道太子近一年都不会有什么动作了,在明宣帝的后半年,他布下的网才会往回收。
如今太子正一步一步的展露头角,在朝廷上说话越来越有含量,后宫的太后也一直举办一些小型宴会,邀请先帝之时的老臣或是老王爷的家眷,美名其曰是寂寞,找些老朋友说说话,实则是在拉拢关系,带到明宣帝身体支撑不住的时候,太后会成为最有说话权的人,这时若是那些老王爷们出来大力支持太子。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太子即为是再顺利不过了。
太子展露头角,夏侯灵渊依旧是老样子,天天上礼部露个面就溜走,每日的早朝也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夏侯灵渊的网也正一步步的完善,正当他开始考虑苏家宝一体双魂之事时,朝中就又出现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引起了朝堂极大的动荡,明宣帝连夜召集大臣商讨方案。
这件事就是江南道的漕运出了问题。
↑返回顶部↑
翰林院大学士翻着手里的册子把洛青俞的情一一说了,连中两元,会元得了第二。
“大理寺方大人前些日子收这洛青俞为弟子。”大学士补充道。
明宣帝点头,“难怪他的文章中有点方庭之的影子呢,不骄不躁,不露风头不贬文采,”明宣帝笑两声:“这方庭之要把国之栋梁教成他那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朕可饶不了他。”
大学士站一旁不说话,但是心里已知皇上必定是对这洛青俞很是满意了。
三日之后,圣旨下来,洛青俞被点为金科状元,直接授予翰林院侍读的官职,正六品的天子近臣,年方二十有一,若是好生学习,好生历练,入阁拜相是迟早的事。
这一届的贡士初入仕途,官职都比之前几届科举学子高上些许,这正是赶上了朝廷人才空缺的大好时机,翰林院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却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最近朝廷不论表面还是暗地都非常安稳,夏侯灵渊知道太子近一年都不会有什么动作了,在明宣帝的后半年,他布下的网才会往回收。
如今太子正一步一步的展露头角,在朝廷上说话越来越有含量,后宫的太后也一直举办一些小型宴会,邀请先帝之时的老臣或是老王爷的家眷,美名其曰是寂寞,找些老朋友说说话,实则是在拉拢关系,带到明宣帝身体支撑不住的时候,太后会成为最有说话权的人,这时若是那些老王爷们出来大力支持太子。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太子即为是再顺利不过了。
太子展露头角,夏侯灵渊依旧是老样子,天天上礼部露个面就溜走,每日的早朝也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夏侯灵渊的网也正一步步的完善,正当他开始考虑苏家宝一体双魂之事时,朝中就又出现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引起了朝堂极大的动荡,明宣帝连夜召集大臣商讨方案。
这件事就是江南道的漕运出了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