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霜的滋味(一)(2 / 3)
“这是……火神卡姆伊(apaskamuy)的象征,”阿希莉帕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指尖流连在纹样上,“库坦的老人常说,火神带来温暖,驱散黑暗……这盒子,至少有几十年了。”她的眼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这份意外“礼物”的惊喜,有对故乡和祖先技艺的深切怀念,还有一丝……对尾形这份“无心”之举的触动。他竟能在废弃的杂物里发现这个,还特意清理了带给她。
“原来如此。”尾形点点头,似乎只是确认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你喜欢就好。放在你这里,比在库房落灰强。”他的态度随意而自然,没有任何刻意的温情,反而更显得真诚。
他没有再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你休息会儿。文部省的事,交给我去沟通。”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步伐沉稳依旧。
阿希莉帕独自坐在那里,指尖依旧流连在粗糙而温润的桦树皮上。窗外的阳光似乎真的温暖了些许。文部省的刁难依旧存在,但尾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沟通承诺;库坦的困境还在远方,但手中这件意外获得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故乡信物,像一枚小小的锚,将她漂泊的心温柔地系住。那份尖锐的、想要立刻逃离东京回归库坦的冲动,在这份被“解决”的希望和意外“慰藉”包裹的疲惫中,悄然淡化了一丝。或许……留在这里,借助他的经验和人脉,一步步去实现目标,也是一种守护的方式?这个念头带来一丝异样的轻松。
稍晚些时候,百合子以商量插花会细节为由来到书房。她一眼就看到了阿希莉帕书桌上那个古朴的桦树皮小盒。趁着阿希莉帕转身,百合子好奇地拿起看了看。盒子很旧,苔藓干枯发黑,确实是老物件的样子。阿希莉帕回头看到,脸上带着分享的喜悦:“百合子,你看!尾形在旧库房发现的,是库坦的火神纹样呢!”
百合子放下盒子,笑着回应:“真是巧了,这么有特色的老物件都能被他翻出来。尾形桑最近……倒是细心了不少。”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朋友间的调侃,目光在阿希莉帕因这份“故乡慰藉”而柔和许多的脸上停留片刻,心中只觉得尾形这次确实做了件让阿希莉帕开心的事,并未深究。一个清理库房发现的旧物而已,再正常不过了。
尾形带来的那份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和沟通承诺,如同在阴霾中投下了一缕确实的光。阿希莉帕按照他的思路,重新梳理了“地方文化单元”的阐释框架,将那些被文部省视为“敏感”的传统内核,巧妙地包裹在“普世价值”和“文化演进”的外衣之下。工作虽然繁琐,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尾形的承诺作为后盾,心中的焦虑减轻了不少。
然而,这份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新的忧虑打破。
库坦的信,迟迟不来。
距离上次收到乌鲁克长老那封简短却让人安心的“一切安好,按计划进行”的电报,已经过去近十天。阿希莉帕心中记挂着学校物资的筹备进度、孩子们适应国语课的情况、以及乌鲁克他们面对文部省新要求的应对策略。她忍不住再次拍发电报询问详情。
电报发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一天,两天……回音杳然。直到第叁天傍晚,才收到一份迟来的、同样异常简短的回电:
“风雪阻,线不畅,诸事顺,勿念。乌。”
字数少得可怜,连惯常的结尾祝福都省略了,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匆忙。
阿希莉帕捏着那张冰冷的电报纸,站在窗边,望着庭院里渐深的暮色,眉头不自觉地蹙起。库坦……真的“诸事顺”吗?乌鲁克长老向来细致,以往通信总会多写几句近况,这次为何如此简略?是遇到了什么不便言说的困难,还是单纯因为……联系真的受阻?
当尾形晚上踏入书房时,阿希莉帕忍不住将电报递给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尾形,库坦的回信……还是这么短。什么都问不清楚。这‘风雪阻,线不畅’……我有点担心那边的情况。”
↑返回顶部↑
“原来如此。”尾形点点头,似乎只是确认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你喜欢就好。放在你这里,比在库房落灰强。”他的态度随意而自然,没有任何刻意的温情,反而更显得真诚。
他没有再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你休息会儿。文部省的事,交给我去沟通。”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步伐沉稳依旧。
阿希莉帕独自坐在那里,指尖依旧流连在粗糙而温润的桦树皮上。窗外的阳光似乎真的温暖了些许。文部省的刁难依旧存在,但尾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沟通承诺;库坦的困境还在远方,但手中这件意外获得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故乡信物,像一枚小小的锚,将她漂泊的心温柔地系住。那份尖锐的、想要立刻逃离东京回归库坦的冲动,在这份被“解决”的希望和意外“慰藉”包裹的疲惫中,悄然淡化了一丝。或许……留在这里,借助他的经验和人脉,一步步去实现目标,也是一种守护的方式?这个念头带来一丝异样的轻松。
稍晚些时候,百合子以商量插花会细节为由来到书房。她一眼就看到了阿希莉帕书桌上那个古朴的桦树皮小盒。趁着阿希莉帕转身,百合子好奇地拿起看了看。盒子很旧,苔藓干枯发黑,确实是老物件的样子。阿希莉帕回头看到,脸上带着分享的喜悦:“百合子,你看!尾形在旧库房发现的,是库坦的火神纹样呢!”
百合子放下盒子,笑着回应:“真是巧了,这么有特色的老物件都能被他翻出来。尾形桑最近……倒是细心了不少。”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朋友间的调侃,目光在阿希莉帕因这份“故乡慰藉”而柔和许多的脸上停留片刻,心中只觉得尾形这次确实做了件让阿希莉帕开心的事,并未深究。一个清理库房发现的旧物而已,再正常不过了。
尾形带来的那份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和沟通承诺,如同在阴霾中投下了一缕确实的光。阿希莉帕按照他的思路,重新梳理了“地方文化单元”的阐释框架,将那些被文部省视为“敏感”的传统内核,巧妙地包裹在“普世价值”和“文化演进”的外衣之下。工作虽然繁琐,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尾形的承诺作为后盾,心中的焦虑减轻了不少。
然而,这份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新的忧虑打破。
库坦的信,迟迟不来。
距离上次收到乌鲁克长老那封简短却让人安心的“一切安好,按计划进行”的电报,已经过去近十天。阿希莉帕心中记挂着学校物资的筹备进度、孩子们适应国语课的情况、以及乌鲁克他们面对文部省新要求的应对策略。她忍不住再次拍发电报询问详情。
电报发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一天,两天……回音杳然。直到第叁天傍晚,才收到一份迟来的、同样异常简短的回电:
“风雪阻,线不畅,诸事顺,勿念。乌。”
字数少得可怜,连惯常的结尾祝福都省略了,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匆忙。
阿希莉帕捏着那张冰冷的电报纸,站在窗边,望着庭院里渐深的暮色,眉头不自觉地蹙起。库坦……真的“诸事顺”吗?乌鲁克长老向来细致,以往通信总会多写几句近况,这次为何如此简略?是遇到了什么不便言说的困难,还是单纯因为……联系真的受阻?
当尾形晚上踏入书房时,阿希莉帕忍不住将电报递给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尾形,库坦的回信……还是这么短。什么都问不清楚。这‘风雪阻,线不畅’……我有点担心那边的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