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搞好社会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对重要的,短缺的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管理,对一般的生产资料实行自由购销,力求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对这些条条框框农民们听不懂,也用不着听懂,他们只要知道,分下来的田不会再被收回去了,村里的食品厂和砖窑不会再被强制停工了,现在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被政策所允许的,安吉大队的好日子,眼看就要来了。

  与此同时,沈庭生也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认认真真地读着报纸,一字一句地揣摩着这上面的意思。

  “庭生,走,参加辩论去!”一个同班的同学来勾他的肩膀。

  “不了,你们去吧,我想再看会儿书。”

  “又是看书,哪有那么多书好看的,咱们班就数你看的书最多了,赶紧的,能不能辩得赢隔壁班的那群书呆子,就看你的了。”

  沈庭生拒绝也没用,硬生生被两人从两边架着胳膊给架了出去,去参加一场他们班跟隔壁班组织的辩论赛。

  辩论是他们这群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都可以是辩题,院系与院系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甚至是两个人之间,随时都可以展开一段辩论。

  这种辩论通常都是没有什么结果的,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无非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论据论证自己论点正确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观点而已。

  但大学生们都乐此不疲。

  沈庭生并不是经常参加这样的辩论,但每一次只要他参加,总是能拿出详实的论据,做出逻辑严谨的推断,用词风趣幽默,文采斐然,表现十分精彩。

  以至于每次有他出现的辩论赛,主办方都会以此为卖点大肆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女生来观看,而来观看比赛的女生数量的多少,又会直接影响当次比赛的精彩程度,通常女生,特别是漂亮女生来得多的时候,每一位辩手们都会表现得特别出色。

  这段时间以来,几乎整个校园里,所有的辩论主题都围绕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各项议题而展开,但沈庭生觉得,也许他跟所有其他同学看待这些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其他同学看待这些问题,都是从这些举措对社会发展会有什么推动作用的角度而展开的,但沈庭生想到的却是,这些政策对他将来所选择要走的道理有什么影响。

  当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终于用不着再提心吊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