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4 / 7)
如果让皇帝连带着也怀疑到了自己身上,那可就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有了两位皇子的到来,御书房热闹许多。
皇帝不用再那么费心费力,可以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自己多休息一段时间,安心养病。
有了充分的休息,他那久久没有康复的身体也慢慢有了起色。
只是来了这么两位皇子,这段时间,御书房难免暗流涌动。
温钧时常出入御书房,作为五皇子的同盟,在不经意间为五皇子说着好话,但很快他就发现,也不必他多操心——因为在十三皇子的对比下,五皇子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压根无需他的帮忙。
皇帝不是瞎子,一切看在眼里。
目光中透露出思索和犹豫,观察的视线从十三皇子身上,挪到了五皇子身上。
以前嫌弃五皇子,是因为他当年那场九死一生,让无数皇族丧命的逆臣叛乱,就是京城世家所制造的。
皇帝那会儿刚刚登基,势力不稳,虽然杀了一批世家,却依旧心怀戒备,生怕给了出身世家的苏贵妃宠爱,会让京城世家得寸进尺,所以对着苏贵妃心存偏见,连带对她生下的五皇子也视如敝屣,故意去宠爱身份低微的兰淑妃。
后来兰淑妃盛宠之后,仗着他的势,将娘家扶持起来,和各地的世家联合,亲手制造出了新的世家,皇帝才发现了其中的不妙。
只是那时候,他已经培养了七皇子多年,不忍心伤了七皇子的心,只能装傻。
及至七皇子暴露出了真面目,他不再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连带着将七皇子的母妃兰淑妃也抛在脑后,却依旧没有想起苏贵妃,反而目光顺势落到了皇后身上,还有皇后所扶养的十三皇子身上。
可是这会儿,看见五皇子,皇帝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是否太过偏激,一叶障目,竟看不到这个活下来最大的儿子。
五皇子明明最像他,看重百姓,爱民如子,执政冷酷,行事果决。
↑返回顶部↑
有了两位皇子的到来,御书房热闹许多。
皇帝不用再那么费心费力,可以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自己多休息一段时间,安心养病。
有了充分的休息,他那久久没有康复的身体也慢慢有了起色。
只是来了这么两位皇子,这段时间,御书房难免暗流涌动。
温钧时常出入御书房,作为五皇子的同盟,在不经意间为五皇子说着好话,但很快他就发现,也不必他多操心——因为在十三皇子的对比下,五皇子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压根无需他的帮忙。
皇帝不是瞎子,一切看在眼里。
目光中透露出思索和犹豫,观察的视线从十三皇子身上,挪到了五皇子身上。
以前嫌弃五皇子,是因为他当年那场九死一生,让无数皇族丧命的逆臣叛乱,就是京城世家所制造的。
皇帝那会儿刚刚登基,势力不稳,虽然杀了一批世家,却依旧心怀戒备,生怕给了出身世家的苏贵妃宠爱,会让京城世家得寸进尺,所以对着苏贵妃心存偏见,连带对她生下的五皇子也视如敝屣,故意去宠爱身份低微的兰淑妃。
后来兰淑妃盛宠之后,仗着他的势,将娘家扶持起来,和各地的世家联合,亲手制造出了新的世家,皇帝才发现了其中的不妙。
只是那时候,他已经培养了七皇子多年,不忍心伤了七皇子的心,只能装傻。
及至七皇子暴露出了真面目,他不再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连带着将七皇子的母妃兰淑妃也抛在脑后,却依旧没有想起苏贵妃,反而目光顺势落到了皇后身上,还有皇后所扶养的十三皇子身上。
可是这会儿,看见五皇子,皇帝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是否太过偏激,一叶障目,竟看不到这个活下来最大的儿子。
五皇子明明最像他,看重百姓,爱民如子,执政冷酷,行事果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