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作为一个一天学都没上过的文盲,她真的不清楚这里头还有那些个弯弯绕绕,就是想不通啊,完全想不通为啥那么聪明会读书的毓秀,考上大学以后反而变笨了呢?想想看,以前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名的,而奖学金又不是只有一份,最起码一个学校也得发三五份吧?当然事实上更多,就京大而言,起码有上百人得到了奖学金。

  反正在李桂芳看来,毓秀以前每次都能拿第一的,而现在却拿不到第一了,那不是变笨了又是为啥呢?

  于此同时,也有人将这话传到了周萍那边。甄兴华依旧在乡里各处载客,周萍还是当她的售票员,哪怕乡亲们时不时的仍然有些赖票的,总得来说肯定还是有利润可赚的。就是吧,做买卖的很容易被人问到跟前来,还不能完全不搭理人。幸好,周萍是念过书的,家里还有一个大学生儿子。

  “在京大拿不到奖学金有啥稀罕的?咱们全县每年考上京大清大的,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有时候一个都没有呢。那代表啥?所有能考上京大清大的,都是打小拿第一的好学生。”

  虽说毓秀最终还是没认回甄家去,可周萍却还是没办法割舍这个亲闺女。她始终都认为,这是大人的问题,何家姐妹有错,苗解放有错,李桂芳也有错,可独独毓秀是无辜的。

  不想责怪,也不忍责怪。

  也因为有了周萍这个话,乡亲们仔细寻思了一番,纷纷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可不就是打小就拿第一名的好学生齐刷刷的进了京大清大这种全国顶尖名校,再要想考第一名,确实挺难的。还有人问了周萍,问她甄卓凡拿过奖学金没有。周萍说没有,还说要是真的拿过了,不得大一下学期就传开了?

  这话相当得有说服力,大家伙儿也就不说毓秀变笨了。

  可是吧,同样的话传到了李桂芳耳中,那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没错,毓秀没有变笨,只是因为她的同学都太聪明了。可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当初毓秀没去京大,那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再往深处想想,要是毓秀去的是省城的大学,就隔壁村那姑娘念的那个师范学校,以毓秀的聪明劲儿,还不一直拿第一名?就算不是第一,那隔壁村的都能拿到一百块奖学金了,没道理毓秀还不如她啊?

  失策啊失策,真的是太失策了。

  等李桂芳又想起省城的各项开销还低,更是悔恨不已。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让毓秀去京市了,老老实实的待在省里面,照样是大学生不说,开销低,还能拿奖学金,说不定困难补助的档次也能往上提一提。

  唉……

  有了这么个经历,等再度收到毓秀来信时,李桂芳心里就一个咯噔,差点儿就不想看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