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一章 能上能下好六子(大结局)(7 / 8)
从头到尾皇帝本人没有挣扎,也下令卫队不许反抗。
任由阿思哈、栓柱、王福、祖应元四人将他从乾清宫抬到午门。
政变官员先是在圆明园同皇上谈了两天心,达成初步协议后便送皇上来宁古塔了。
皇帝离京时,参与政变的官员是眼含热泪送皇帝上路的,更是组织沿途军民欢送。
原因是皇帝答应去宁古塔学习几个月,明年再回来继续担任皇帝这一职务。
在此基础上,政变官员同意皇帝的系列官员监察、任期、惩戒等制度以律法形式出炉,以及皇帝做出的国家未来十年工业、商业、军事、外交等系列政策的全方位推进。
最重要的是政变官员同意今年年底前正式诏告天下,颁布《中华帝国宪令》,从根本上确定国家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宪令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成稿,但却一直没能获得议院通过。
这回终于获得朝堂一致认可,不得不说是贾六政治生涯的一次胜利。
虽然这是他以出家当和尚威胁臣子们通过的。
但不管怎么说,贾六还是用他的办法达成了目的。
所以这次来宁古塔,他也是真心高兴的。
为什么非要来宁古塔呢?
除了学习自己的着作外,其实就是想跟老臣们聚一聚。
随着年龄增长,贾六难免也会旧情复发。
↑返回顶部↑
任由阿思哈、栓柱、王福、祖应元四人将他从乾清宫抬到午门。
政变官员先是在圆明园同皇上谈了两天心,达成初步协议后便送皇上来宁古塔了。
皇帝离京时,参与政变的官员是眼含热泪送皇帝上路的,更是组织沿途军民欢送。
原因是皇帝答应去宁古塔学习几个月,明年再回来继续担任皇帝这一职务。
在此基础上,政变官员同意皇帝的系列官员监察、任期、惩戒等制度以律法形式出炉,以及皇帝做出的国家未来十年工业、商业、军事、外交等系列政策的全方位推进。
最重要的是政变官员同意今年年底前正式诏告天下,颁布《中华帝国宪令》,从根本上确定国家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宪令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成稿,但却一直没能获得议院通过。
这回终于获得朝堂一致认可,不得不说是贾六政治生涯的一次胜利。
虽然这是他以出家当和尚威胁臣子们通过的。
但不管怎么说,贾六还是用他的办法达成了目的。
所以这次来宁古塔,他也是真心高兴的。
为什么非要来宁古塔呢?
除了学习自己的着作外,其实就是想跟老臣们聚一聚。
随着年龄增长,贾六难免也会旧情复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