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吴玠评判张置使(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宋以来,从太祖赵匡胤开始,朝廷便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实行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颓废治军之策。

  那晓得,这样的体制一旦付诸行动,兵士一接触敌军,不是将领退逃;就是兵士畏战。

  而吴玠没用朝廷军饷建立起来的吴家军,则一些“杞人忧天”的道学先生说成“私家军队”。

  同期的岳飞岳家军,韩世忠韩家军,独有私家军队的非议;这就造成高宗皇帝耳旁不停地有“私家军队定有犯上作乱之虞”,因此上,高宗皇帝几次收回岳飞、韩世忠的兵权。

  吴玠地处西北边陲,宋高宗的行宫在西南临安,鞭长莫及,才没对吴玠采取措施。然而朝廷长时间不给吴家军粮饷,也就证明皇上对吴玠这支军队还是很有顾虑。

  到底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治军方针正确,还是将要识兵兵要识将敕令部队优越,在太祖“遗训”的桎梏下,吴玠自己也说不明白。

  富平之战后,秦岭以北,黄淮流域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宋军刚刚集聚起来的优势力量丧失殆尽。

  南宋朝廷不得不加强秦岭大散关——黄淮一线的军事防务,以攻为守的战略战术被迫变成以守为主。

  南宋朝廷在西线秦岭大散关,东线黄淮长江一线;部署了大量兵力,防止金人从西边突破秦岭大散关防线;由东边突破淮河,横越长江,威逼地处东南沿海的首都临安。

  富平之战宋军的溃败,张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多年之后,当张浚想起富平原之战时,还会热血沸腾;可是,那是一场极不完美的战斗;战斗的结局是以宋军的全面溃败,大量的兵丁、民夫牺牲作为惨重代价的……

  张浚是宋朝当时权力最大的地方官,朝廷为了能阻击金人的铁蹄,基本上把川陕几省的一切处置权都交给他。

  在张浚的职权范围内,川陕是他的独立王国;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张浚对川陕之地的贡献也是不容否认的!

  张浚做了川、陕、京、湖四省安抚处置使后,可以不请示皇上,直接任命官吏。

  抗金勇将李彦仙死后追赠为节度使,就是张浚根据制度直接签发的,而没有上报朝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