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节(4 / 7)
只是燕王有些冷,也不爱说话,平素的宴席,一般权贵的他不会去。
正好国子监祭酒陶老夫人高寿,燕王收到请帖决定去了,陶大儒在京城可是名声显赫,他桃李满天下,不少弟子都在朝中为官,所以前去贺寿的人自然是多了,而燕王要去的消息一经传开,原本不去的权贵也跟着去了,甚至还有人向陶家要请帖的奇葩,那都是不入流的世家,想借机去高攀的。
只是在所有收到请帖的权贵都不曾想到的是,于家与秦家都收到了陶家的请帖,因为两家来自于巴东郡。
陶家祖籍巴东郡庾县,两家能被请去,这是陶家念及家乡人。
而于家本也是四品官员之家,于英改去了燕北后,于家的名声也响了,便不是家乡人的身份也是能参加的。
只是秦家却有些勉强,毕竟秦楚不过是个七品小官员,按理秦家是无法参加京城权贵们的宴席的。
这算是秦家在京城第一次收到宴请的帖子,可把秦家婆媳给高兴坏了,这也是他们结交京城权贵的第一步。
俞氏这一次只带上老三媳妇史氏前去,婆媳二人准备了新衣,院中的其他几房儿媳妇却是各怀心思,京城的宴席,都不曾参加过,她们也很想去,以前在庾县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知县夫人的宴席时,他们一家人是一起的,为何这一次婆母不愿意带上她们一起。
想归想,却没有谁敢多言,史氏很开心,她最近在京城里暗中做的生意走上了正轨,她手头又有钱了,有钱好办事,婆媳二人的衣裳,她背着婆母去了紫雀街扯的最精贵的布料。
且不说秦家院里的热闹,却说于家院里,送请帖来的正是陶子宁,先前陶子宁与于英改结交,相言甚欢,得知是于书燕的兄长,在于英改出征之后,陶子宁便心想着以后一定要照顾一下于家的人,没有于英改在京城,许是要被人欺负的,所以陶子宁才借此机会登门拜见,认了门,以后可以常来。
于江全将人请去正堂,许三娘在静安姑姑的教导下,招待客人的礼节都做很到底,只是夫妻之间的纯朴却还是能看得出他们的出身。
陶子宁在于府吃过茶点,说起这一次宴席的事。
于书燕从铺里回来,来到正堂看到陶子宁,她转身就离开,被陶子宁叫住了,于书燕只好笑颜相待,真尴尬,在庾县的时候,他们之间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回忆,如今哥哥不在家,陶子宁来了,可别让有心人打听了去,不然还不得传出什么谣言来。
陶子宁满腹诗书,没想他还跟于江全聊到了一起,瞧着还聊得很开怀。
于书燕在对面坐下,静安姑姑原本跟在许三娘身边指点的,看到于书燕在见外男,立即上前将于书燕叫了出去,陶子宁一直都有在留意着,见于书燕出了堂房,他心情就有些失落。
↑返回顶部↑
正好国子监祭酒陶老夫人高寿,燕王收到请帖决定去了,陶大儒在京城可是名声显赫,他桃李满天下,不少弟子都在朝中为官,所以前去贺寿的人自然是多了,而燕王要去的消息一经传开,原本不去的权贵也跟着去了,甚至还有人向陶家要请帖的奇葩,那都是不入流的世家,想借机去高攀的。
只是在所有收到请帖的权贵都不曾想到的是,于家与秦家都收到了陶家的请帖,因为两家来自于巴东郡。
陶家祖籍巴东郡庾县,两家能被请去,这是陶家念及家乡人。
而于家本也是四品官员之家,于英改去了燕北后,于家的名声也响了,便不是家乡人的身份也是能参加的。
只是秦家却有些勉强,毕竟秦楚不过是个七品小官员,按理秦家是无法参加京城权贵们的宴席的。
这算是秦家在京城第一次收到宴请的帖子,可把秦家婆媳给高兴坏了,这也是他们结交京城权贵的第一步。
俞氏这一次只带上老三媳妇史氏前去,婆媳二人准备了新衣,院中的其他几房儿媳妇却是各怀心思,京城的宴席,都不曾参加过,她们也很想去,以前在庾县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知县夫人的宴席时,他们一家人是一起的,为何这一次婆母不愿意带上她们一起。
想归想,却没有谁敢多言,史氏很开心,她最近在京城里暗中做的生意走上了正轨,她手头又有钱了,有钱好办事,婆媳二人的衣裳,她背着婆母去了紫雀街扯的最精贵的布料。
且不说秦家院里的热闹,却说于家院里,送请帖来的正是陶子宁,先前陶子宁与于英改结交,相言甚欢,得知是于书燕的兄长,在于英改出征之后,陶子宁便心想着以后一定要照顾一下于家的人,没有于英改在京城,许是要被人欺负的,所以陶子宁才借此机会登门拜见,认了门,以后可以常来。
于江全将人请去正堂,许三娘在静安姑姑的教导下,招待客人的礼节都做很到底,只是夫妻之间的纯朴却还是能看得出他们的出身。
陶子宁在于府吃过茶点,说起这一次宴席的事。
于书燕从铺里回来,来到正堂看到陶子宁,她转身就离开,被陶子宁叫住了,于书燕只好笑颜相待,真尴尬,在庾县的时候,他们之间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回忆,如今哥哥不在家,陶子宁来了,可别让有心人打听了去,不然还不得传出什么谣言来。
陶子宁满腹诗书,没想他还跟于江全聊到了一起,瞧着还聊得很开怀。
于书燕在对面坐下,静安姑姑原本跟在许三娘身边指点的,看到于书燕在见外男,立即上前将于书燕叫了出去,陶子宁一直都有在留意着,见于书燕出了堂房,他心情就有些失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