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7)
过了好半晌,俞氏才开了口,“既然这样的话,就把牛和马的安排我给外头的长工养着,也不必放在咱们后院牛棚,你们也不必清扫了,老三媳妇还像以前一样,上山割猪草,洗衣和清理猪栏,老大媳妇做饭洗碗,收拾家务,也不必出门了。”
史氏只比以前多了一样扫猪栏,原本这事儿是安排给她的,但她以前总在人后暗中指使吕氏做,一直就这样蒙混过关,可是现在看来却不行了,史氏不敢拒绝,只好咬紧牙坚持。
但毛氏却不同,平素只管扫地,却不必她下厨做饭,一大家子的饭菜,一日三餐做下来,整个人身上都是油盐味儿,夜里丈夫回来,也必定嫌弃,毛氏知道婆母生了气,她只好顺着俞氏的话,应了下来。
接下来俞氏看向于书燕,拿出知县夫人的请帖,明个儿就得去参加了,这两夜俞氏翻来复去的想,也不知道送什么礼。
那可是知县大人的母亲,过五十大寿,想来庾县的地方官员女眷都会出行,还有不少巴接的富绅夫人,到时极为热闹,一般礼物,谁看得上了。
于是俞氏思来想去,觉得于氏上一次避署宴上处理的极好,便想着这一次或许也可以问问她,虽然她不喜欢这个于氏的娇媚态,可是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俞氏问出了口。
在座的三个儿媳妇都看向俞氏,于书燕是想不到俞氏叫她进来原来是问她这事儿,以前不是恨不得她别知道,好像她要巴接着去似的,现在怎么反过来问她了。
而毛氏听到这话,心思立即动了,这两夜她也在想着这事儿,定要为婆母排优解难。
于是毛氏抢先开口,“娘,我倒觉得知县府什么都不缺,这一次来的人非富即贵,想来咱们送别的都显得庸俗,不如给知县府上送去一副贺寿对联,娘,你看如何?”
毛氏不愧是书香门第家的女儿,果然礼物文雅,俞氏很满意,于是问毛氏,“那老大媳妇觉得写什么样的对联呢?由谁来执笔呢?”
毛氏一听愣住,对啊,齐知县便是状元出身,谁题的字才能入得了眼,恐怕也只得巴东郡的大儒了吧。
这一下毛氏接不上话来,俞氏见状板起了脸,“你这是什么法子,咱们家也只出了楚儿一个秀才,找谁题字去?”
此时史氏开口接话,“娘,送一张屏风吧,我娘家有几张红木屏风,不如拿去送情。”
俞氏一听,心思动摇,若是拿了这屏风去送人,那自是好的,倒也省了不少麻烦,不过红木屏风送去合不合适呢?
↑返回顶部↑
史氏只比以前多了一样扫猪栏,原本这事儿是安排给她的,但她以前总在人后暗中指使吕氏做,一直就这样蒙混过关,可是现在看来却不行了,史氏不敢拒绝,只好咬紧牙坚持。
但毛氏却不同,平素只管扫地,却不必她下厨做饭,一大家子的饭菜,一日三餐做下来,整个人身上都是油盐味儿,夜里丈夫回来,也必定嫌弃,毛氏知道婆母生了气,她只好顺着俞氏的话,应了下来。
接下来俞氏看向于书燕,拿出知县夫人的请帖,明个儿就得去参加了,这两夜俞氏翻来复去的想,也不知道送什么礼。
那可是知县大人的母亲,过五十大寿,想来庾县的地方官员女眷都会出行,还有不少巴接的富绅夫人,到时极为热闹,一般礼物,谁看得上了。
于是俞氏思来想去,觉得于氏上一次避署宴上处理的极好,便想着这一次或许也可以问问她,虽然她不喜欢这个于氏的娇媚态,可是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俞氏问出了口。
在座的三个儿媳妇都看向俞氏,于书燕是想不到俞氏叫她进来原来是问她这事儿,以前不是恨不得她别知道,好像她要巴接着去似的,现在怎么反过来问她了。
而毛氏听到这话,心思立即动了,这两夜她也在想着这事儿,定要为婆母排优解难。
于是毛氏抢先开口,“娘,我倒觉得知县府什么都不缺,这一次来的人非富即贵,想来咱们送别的都显得庸俗,不如给知县府上送去一副贺寿对联,娘,你看如何?”
毛氏不愧是书香门第家的女儿,果然礼物文雅,俞氏很满意,于是问毛氏,“那老大媳妇觉得写什么样的对联呢?由谁来执笔呢?”
毛氏一听愣住,对啊,齐知县便是状元出身,谁题的字才能入得了眼,恐怕也只得巴东郡的大儒了吧。
这一下毛氏接不上话来,俞氏见状板起了脸,“你这是什么法子,咱们家也只出了楚儿一个秀才,找谁题字去?”
此时史氏开口接话,“娘,送一张屏风吧,我娘家有几张红木屏风,不如拿去送情。”
俞氏一听,心思动摇,若是拿了这屏风去送人,那自是好的,倒也省了不少麻烦,不过红木屏风送去合不合适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