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4 / 7)
张挽楠进了东宫数月,个把月的也会给她递封信,看着倒像过的还好,那一位难得去见她,即便去了也只是喝杯茶,她十分轻松,反而陈氏和另一位良娣蒋氏隐约的对上了,她作为看戏的,还能时不时与琳娘在信里隐晦的调侃几句。
琳娘写了回信,就遣了人送到张鉴府上交给蒋氏让她帮忙递进宫里去。蒋氏虽是继室,也算个三品诰命,她对于张挽楠进宫一直存着兔死狐悲之感,又有张鉴时不时的耳提面命,对于递信一事倒是挺热心的。
张铭知道她与张挽楠有书信,也没什么意见,他如今暗地里还帮忙照看着些张挽楠的私房生意,往往用细针在油纸上写些情况,一并递进去。
张挽楠未出阁前就时常自己看顾生意,进宫后看似不大提的起兴致,但她给蒋氏送东西的时候顺便随了一份给琳娘,其中有根中空的簪子,里面塞了张写了近万字的东西,全是关照张铭要如何如何的东西,言语间尽是扑鼻而来的铜臭味,十分有趣。
却说张淼替张铭跑了数日,以极低的价钱先拿下了小石街垃圾场那块地,已经开始请人热火朝天的埋起了垃圾。
永安侯家后面那块水池子反而出了些问题,那块地之前就已经被永安侯一并订下了,侯夫人突发奇想的忌水,他就长期不付帐,也不修葺,又无人敢言再买,就一直搁置着,十分令人头痛。可见有钱人尤其小气。张淼生怕替张铭惹到大人物,就赶忙回去问他意思。
听说了这样的情况,张铭一时也无办法,思索了良久,问道:“永安侯签的是什么契子?”
张淼苦了脸道:“不管签的是什么契,这块都买不得了。”
“何以见得?”张铭一时未转过弯来,就问了一声。
“永安侯脾气古怪京里无人不知,既然订下了又不撤契子,就存了占据那处的意思,三爷,咱们可不能同他对上。”
张铭近日做模型做的傻了,听他这样直截了当的一说,才打了个激灵,心道果然是自己最近日子过的太舒服了些。
他叹了口气:“那咱们先将小石街的弄好再说吧。”
“是,已经请了工人在收拾。”
当夜,张铭就踏足了张鉴府上,他数月未和张鉴明着联络,就同他说了说最近的事儿,听说他做了姜嵩的弟子,张鉴十分惊奇:“姜笔政此人我记得,先帝在时他是红过一阵的,那时候我才十岁不到,先帝一直想着要开海禁,花了许多钱想要复制‘宝船’,可惜建了一半就停工了,那会儿走街串巷都是太宗时期的童谣,许多人都当姜嵩当成下海第二人。”
第一人乃是太宗的宠臣魏允贤,类似于明成祖时期的七宝太监,带领船队一路南下,甚至俘虏了些佛朗机人回来,太宗驾崩之后,世宗看不惯魏允贤,令他殉葬,下海之事便再未起复过。张铭是看过这段历史的,怪只怪魏允贤仰仗了太宗的宠爱,轻视了当时已经年轻力壮的太子,将他当个小孩儿糊弄,即便太宗临终前放心不下扶他做了辅政大臣也于事无补。因着这,野史里头常有人将魏允贤比之董贤,也是一段逸事了。
↑返回顶部↑
琳娘写了回信,就遣了人送到张鉴府上交给蒋氏让她帮忙递进宫里去。蒋氏虽是继室,也算个三品诰命,她对于张挽楠进宫一直存着兔死狐悲之感,又有张鉴时不时的耳提面命,对于递信一事倒是挺热心的。
张铭知道她与张挽楠有书信,也没什么意见,他如今暗地里还帮忙照看着些张挽楠的私房生意,往往用细针在油纸上写些情况,一并递进去。
张挽楠未出阁前就时常自己看顾生意,进宫后看似不大提的起兴致,但她给蒋氏送东西的时候顺便随了一份给琳娘,其中有根中空的簪子,里面塞了张写了近万字的东西,全是关照张铭要如何如何的东西,言语间尽是扑鼻而来的铜臭味,十分有趣。
却说张淼替张铭跑了数日,以极低的价钱先拿下了小石街垃圾场那块地,已经开始请人热火朝天的埋起了垃圾。
永安侯家后面那块水池子反而出了些问题,那块地之前就已经被永安侯一并订下了,侯夫人突发奇想的忌水,他就长期不付帐,也不修葺,又无人敢言再买,就一直搁置着,十分令人头痛。可见有钱人尤其小气。张淼生怕替张铭惹到大人物,就赶忙回去问他意思。
听说了这样的情况,张铭一时也无办法,思索了良久,问道:“永安侯签的是什么契子?”
张淼苦了脸道:“不管签的是什么契,这块都买不得了。”
“何以见得?”张铭一时未转过弯来,就问了一声。
“永安侯脾气古怪京里无人不知,既然订下了又不撤契子,就存了占据那处的意思,三爷,咱们可不能同他对上。”
张铭近日做模型做的傻了,听他这样直截了当的一说,才打了个激灵,心道果然是自己最近日子过的太舒服了些。
他叹了口气:“那咱们先将小石街的弄好再说吧。”
“是,已经请了工人在收拾。”
当夜,张铭就踏足了张鉴府上,他数月未和张鉴明着联络,就同他说了说最近的事儿,听说他做了姜嵩的弟子,张鉴十分惊奇:“姜笔政此人我记得,先帝在时他是红过一阵的,那时候我才十岁不到,先帝一直想着要开海禁,花了许多钱想要复制‘宝船’,可惜建了一半就停工了,那会儿走街串巷都是太宗时期的童谣,许多人都当姜嵩当成下海第二人。”
第一人乃是太宗的宠臣魏允贤,类似于明成祖时期的七宝太监,带领船队一路南下,甚至俘虏了些佛朗机人回来,太宗驾崩之后,世宗看不惯魏允贤,令他殉葬,下海之事便再未起复过。张铭是看过这段历史的,怪只怪魏允贤仰仗了太宗的宠爱,轻视了当时已经年轻力壮的太子,将他当个小孩儿糊弄,即便太宗临终前放心不下扶他做了辅政大臣也于事无补。因着这,野史里头常有人将魏允贤比之董贤,也是一段逸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