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转述,西风(3 / 4)
朱云月回过神来,摇头道:“里边是太子妃赏赐给女儿的门面,不过太子妃特意指了一下……”说着,她便起身走过来,把盒子打开,指着她放回原位的夹板,“太子妃当时便指了指这个地方。”
朱御史的目光,就紧紧随着她的手指而动。
朱云月小心地把夹板上的步摇和手镯拿开,随手放在一边的桌子上,小心地取出夹板,“方才女儿身边的琼画拿着这个盒子,在前院摔了一下,女儿才发现这个夹层有点古怪。”
夹层的薄木板用红布包着,而红布并非是贴上去,而是绣上去的。她指着隐约有突出的一面,继续道:“里边应该是有一张纸,得用剪子剪开。”
朱御史略显严肃地看向自己的夫人,后者会意,起身去隔间取剪子了。
朱御史把手上的盒子放到一边,问道:“太子妃跟你说什么了?你可有问太子妃墨家人为何离京?去哪里了?墨大人又如何了?”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朱云月抿了抿嘴,退后一步,才认真地回答:“太子妃说的,墨家人去了南方,说南方的水土养人,是为了让墨大人能好好养病。至于具体去了哪里,太子妃并不愿意说。”
停顿了一下,朱云月面露犹豫之色,终于还是决定了:“太子妃的意思是,她怕墨家的人还在京中的话,会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
“再有?宁国公?”朱御史惊讶道。
朱云月颔首,“正是。”
朱御史抬头看向别的地方,目光渐露深沉。“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这话已经十分直白了,意思便是背后纵火的人便是宁国公。
父女二人都理解了这个意思,不过朱御史知道的多,想的自然要比朱云月更深。当时宁国公官司缠身的时候,朱御史并不在京中。而他回京之后,朝堂上宁国公被弹劾“治家不严”,当时,太子出面为宁国公说情,最后宁国公只被皇帝轻飘飘地说了两句。
当时的“治家不严”,指的是宁国公府的下人当街闹事。至于闹的什么事,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当时,自己因为不清楚其中内情,并没有多想。
如今想来,或许太子是知道这事的。不然,凭借太子妃的地位和能力,要为母家做主并不难。
“对了,父亲!太子妃还说,那个证人的事。”朱云月忽然想起来,微微睁大了眼睛。
↑返回顶部↑
朱御史的目光,就紧紧随着她的手指而动。
朱云月小心地把夹板上的步摇和手镯拿开,随手放在一边的桌子上,小心地取出夹板,“方才女儿身边的琼画拿着这个盒子,在前院摔了一下,女儿才发现这个夹层有点古怪。”
夹层的薄木板用红布包着,而红布并非是贴上去,而是绣上去的。她指着隐约有突出的一面,继续道:“里边应该是有一张纸,得用剪子剪开。”
朱御史略显严肃地看向自己的夫人,后者会意,起身去隔间取剪子了。
朱御史把手上的盒子放到一边,问道:“太子妃跟你说什么了?你可有问太子妃墨家人为何离京?去哪里了?墨大人又如何了?”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朱云月抿了抿嘴,退后一步,才认真地回答:“太子妃说的,墨家人去了南方,说南方的水土养人,是为了让墨大人能好好养病。至于具体去了哪里,太子妃并不愿意说。”
停顿了一下,朱云月面露犹豫之色,终于还是决定了:“太子妃的意思是,她怕墨家的人还在京中的话,会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
“再有?宁国公?”朱御史惊讶道。
朱云月颔首,“正是。”
朱御史抬头看向别的地方,目光渐露深沉。“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这话已经十分直白了,意思便是背后纵火的人便是宁国公。
父女二人都理解了这个意思,不过朱御史知道的多,想的自然要比朱云月更深。当时宁国公官司缠身的时候,朱御史并不在京中。而他回京之后,朝堂上宁国公被弹劾“治家不严”,当时,太子出面为宁国公说情,最后宁国公只被皇帝轻飘飘地说了两句。
当时的“治家不严”,指的是宁国公府的下人当街闹事。至于闹的什么事,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当时,自己因为不清楚其中内情,并没有多想。
如今想来,或许太子是知道这事的。不然,凭借太子妃的地位和能力,要为母家做主并不难。
“对了,父亲!太子妃还说,那个证人的事。”朱云月忽然想起来,微微睁大了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