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战略大迂回(3 / 4)
“好啊,好啊!”众人鼓掌齐呼。
待严复坐下之后,唐健拿起炭笔,在巨幅地图上花了两个大大的箭头,一个是从湖北武昌绕道陕西,抵达咸阳后转道山西太原,最后直达北京;另一个是从福州沿海岸线一路北上,直达直隶秦皇岛!水陆两路大军,双管齐下!
大部分军官对第一条反攻线路都没有异议,此时荆州大捷,汉口以西的北洋新军已经对南方军构不成威胁,刚好可以避开中路河南守军以及东路曹锟大军,从陕西北上。
只是对于第二条反攻线路,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古往今来,派兵布阵,最好的办法是合军一处,击中精锐猛攻一处,这样才能发挥大兵团作战的威力。
而分兵两处,这不是自我削减力量么?而且此时直隶省内至少有八万北洋新军精锐,这样硬碰硬着实不太明智,虽然现在南方军实力大增,拥兵二十余万,北洋新军精锐受挫,但其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要知道,袁世凯真正的精锐都围绕在直隶省内。
所以充其量算起来,南北现在处于一种实力刚好平衡的状态,只要有一方稍微失误的话,那么南北局势又会扑朔迷离,时局难料啊。
严复也有点看不懂,便问道:“司令,这是何解?”
唐健放下手中的指挥棒,微微一笑:“我把这种反攻方式叫做战略大迂回!”
“战略大迂回?”严复低声重复道。
底下的一些军官纷纷抓着后脑,疑惑不解。
唐健见众人不解,便解释道:“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明白了!”
“我所说的这种战略大迂回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在临终之际,就曾提出利用金和南宋的世仇,借道宋境实施战略大迂回,从而一举灭金灭宋的战略决策!”唐健侃侃而谈。
严复点头称道:“不愧是一代天骄,果然大手笔啊!”
“制定符合一定战争阶段要求的作战原则,是实施战略大迂回的关键!”唐健顿了顿,继续说道:“成吉思汗的这种构想就是基于当时蒙古军和金朝割黄河对峙这一战场态势的产物,蒙古军避开了南宋的长江防线,首先攻取了川滇,然后从后方攻打长江中下游的重镇襄樊。与此同时,蒙古军还派出另外一支军队,从金沙江的上游丽江攻打大理,企图绕道云南,直达川南!”
↑返回顶部↑
待严复坐下之后,唐健拿起炭笔,在巨幅地图上花了两个大大的箭头,一个是从湖北武昌绕道陕西,抵达咸阳后转道山西太原,最后直达北京;另一个是从福州沿海岸线一路北上,直达直隶秦皇岛!水陆两路大军,双管齐下!
大部分军官对第一条反攻线路都没有异议,此时荆州大捷,汉口以西的北洋新军已经对南方军构不成威胁,刚好可以避开中路河南守军以及东路曹锟大军,从陕西北上。
只是对于第二条反攻线路,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古往今来,派兵布阵,最好的办法是合军一处,击中精锐猛攻一处,这样才能发挥大兵团作战的威力。
而分兵两处,这不是自我削减力量么?而且此时直隶省内至少有八万北洋新军精锐,这样硬碰硬着实不太明智,虽然现在南方军实力大增,拥兵二十余万,北洋新军精锐受挫,但其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要知道,袁世凯真正的精锐都围绕在直隶省内。
所以充其量算起来,南北现在处于一种实力刚好平衡的状态,只要有一方稍微失误的话,那么南北局势又会扑朔迷离,时局难料啊。
严复也有点看不懂,便问道:“司令,这是何解?”
唐健放下手中的指挥棒,微微一笑:“我把这种反攻方式叫做战略大迂回!”
“战略大迂回?”严复低声重复道。
底下的一些军官纷纷抓着后脑,疑惑不解。
唐健见众人不解,便解释道:“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明白了!”
“我所说的这种战略大迂回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在临终之际,就曾提出利用金和南宋的世仇,借道宋境实施战略大迂回,从而一举灭金灭宋的战略决策!”唐健侃侃而谈。
严复点头称道:“不愧是一代天骄,果然大手笔啊!”
“制定符合一定战争阶段要求的作战原则,是实施战略大迂回的关键!”唐健顿了顿,继续说道:“成吉思汗的这种构想就是基于当时蒙古军和金朝割黄河对峙这一战场态势的产物,蒙古军避开了南宋的长江防线,首先攻取了川滇,然后从后方攻打长江中下游的重镇襄樊。与此同时,蒙古军还派出另外一支军队,从金沙江的上游丽江攻打大理,企图绕道云南,直达川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