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6 / 7)
“郑郎君若真想为家族着想,为何不等时候求一个科举的恩典。那时府中各房钱财俱有,不曾耗费。下一代便可专心科举,图谋前程。庶族官场为官,到底要科举后方得立直腰杆。”温宥娘又指点道。
商户需得三代后科举,然郑洄却担心弃商从文后三代败落,还未曾科举家业就已经散尽,因此想要捞个保证。
只是不论捞个爵位还是虚爵的官衔,却是都不如要个恩典让郑氏所有房都有这个机会的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往人性就是如此。
不论郑家有多少不合适读书的,然有那么一个机会,显得公平了,内部之间的斗争自然就少了。
“便是有人舍不得,愿意继续经商。彼时分家也当分得开了。”温宥娘最后道。
郑家的家业不好分,也不过是因为产业过大,各桩生意连在一起方成气候。要强制的分开了,又与普通商户没甚不同。
这样的损失,谁都丢不起,因此分产而不分家业,每年各房真正分到的都只是红利。而在管理产业上,却是只看能力,哪房里的谁有能力就谁上。
郑家行商多年,对钱财已不看重,开始追求名望。在嫁女儿时也尽量往官员之家里嫁,便是嫁不了,也少不得往秀才举人家里去。
如今自家男丁有了科举的机会,那么郑家各房的抉择,就会又不一样了。分了家业,爱经商的那一房自去经商,不爱经商的那一房自去科举,只将产业交予或卖予别房。各房各归其位,再也不用牵连在一起,相争的事情也会少下来。毕竟科举看的是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钱多钱少。
这么想来,倒是真比哪一种分法都要好。
郑洄不曾想,还有这样法子,竟是连内部的相争都免去了,自然喜形于色,与温宥娘道:“夫人大可放心,军粮筹备之事,郑氏义不容辞。”
郑氏,自然是十分得用的。郑洄说义不容辞,那么军粮之事,之后必定稳妥。
温宥娘道:“我也得多谢郑氏义举。有郑郎君相助,向来推翻昏君之事指日可待。”
做生意便是如此,总归大家都好处的才会一起干。
↑返回顶部↑
商户需得三代后科举,然郑洄却担心弃商从文后三代败落,还未曾科举家业就已经散尽,因此想要捞个保证。
只是不论捞个爵位还是虚爵的官衔,却是都不如要个恩典让郑氏所有房都有这个机会的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往人性就是如此。
不论郑家有多少不合适读书的,然有那么一个机会,显得公平了,内部之间的斗争自然就少了。
“便是有人舍不得,愿意继续经商。彼时分家也当分得开了。”温宥娘最后道。
郑家的家业不好分,也不过是因为产业过大,各桩生意连在一起方成气候。要强制的分开了,又与普通商户没甚不同。
这样的损失,谁都丢不起,因此分产而不分家业,每年各房真正分到的都只是红利。而在管理产业上,却是只看能力,哪房里的谁有能力就谁上。
郑家行商多年,对钱财已不看重,开始追求名望。在嫁女儿时也尽量往官员之家里嫁,便是嫁不了,也少不得往秀才举人家里去。
如今自家男丁有了科举的机会,那么郑家各房的抉择,就会又不一样了。分了家业,爱经商的那一房自去经商,不爱经商的那一房自去科举,只将产业交予或卖予别房。各房各归其位,再也不用牵连在一起,相争的事情也会少下来。毕竟科举看的是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钱多钱少。
这么想来,倒是真比哪一种分法都要好。
郑洄不曾想,还有这样法子,竟是连内部的相争都免去了,自然喜形于色,与温宥娘道:“夫人大可放心,军粮筹备之事,郑氏义不容辞。”
郑氏,自然是十分得用的。郑洄说义不容辞,那么军粮之事,之后必定稳妥。
温宥娘道:“我也得多谢郑氏义举。有郑郎君相助,向来推翻昏君之事指日可待。”
做生意便是如此,总归大家都好处的才会一起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