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杀戒一开,不可收拾。后果的严重,也远远超出袁绍的想象。被逼无奈的宦官张让等人,挟持小皇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出走,从洛阳逃到了黄河岸边。大汉天子在黑灯瞎火中跌跌撞撞,几乎沦为难民。

  当然,皇帝和小王爷最后还是被大臣们找到了,张让等人也投河自尽。据说,张让自杀前,曾痛哭流涕地对小皇帝说:我等尽灭,天下将乱,陛下保重啊!7

  张让说得并没错,小皇帝刘辩和他代表的东汉王朝只剩下四五个月的寿命,宦官的时代也暂时终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他们将无法作为一个势力集团而存在。8

  同归于尽的还有外戚集团。他们与宦官集团斗争了九十多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只有这回鱼死网破。这是东汉政局的巨变,历史也将从此而改写。9

  新时代开始了。

  揭幕人

  新时代的揭幕人是袁绍。

  有两个新时代,一个叫三国,一个叫魏晋南北朝。这当然是未必严谨的说法。因为三国的前半属于东汉,后半属于魏晋。汉的建安二十五年,就是魏的黄初元年;吴的天纪四年,则是晋的咸宁六年,哪来的三国?

  但,自从有了陈寿的《三国志》,三国的说法也就约定俗成。何况三国与魏晋确有不同,时代特征相异,统治阶级也有别。只不过,揭幕人都是袁绍。

  袁绍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这固然因为他是失败者,也因为他确实乏善可陈。比如尽灭宦官,就既不人道,也不聪明。宦官并非都是坏人,岂能格杀勿论?政治斗争应该团结大多数,又岂能不问青红皂白,杀个一干二净?

  可惜袁绍偏偏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当时的想法,也不必为他的错误辩护。但可以肯定,袁绍参与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是有深刻原因的,并非为了个人恩怨。如果说有利益,他代表的也是一个集团和一个阶级,甚至一个趋势。

  这个集团,就是士族。

  这个阶级,就是士族地主。

  这个趋势,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