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一位了不起的探险家出发了。

  他的名字叫张骞。

  张骞通西域从来就是佳话,他的旅行却十分艰险。戈壁滩飞沙走石热浪滚滚,帕米尔冰雪皑皑寒风刺骨,匈奴的骑兵则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张骞一行随时随地都会一头撞上。

  实际上,他们在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便毫无悬念地被俘虏,并被带到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匈奴王庭。军臣单于理直气壮地对张骞说:月氏在我北边,汉人怎么能去?如果我要去越国,大汉会同意吗?

  当然不会同意,张骞也只好滞留匈奴十年。

  更让张骞沮丧的是,后来他虽然逃了出来,并在大宛人和康居人的帮助下,在阿姆河流域找到了月氏,月氏却早已没有了向匈奴复仇的念头。他们非常满足地在那里安居乐业,并庆幸自己因祸得福。

  张骞只能回国。

  再次被俘又死里逃生的张骞虽然没能结成联盟,却带回了足够多的世界知识和异国情调。通过他向汉武帝提交的考察报告,中国人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并领略到西域各国之外诸多民族的万种风情。

  这是一些闻所未闻的人群。他们有的是游牧民族,比如乌孙、康居、奄蔡、月氏,叫“行国”。有的是农业或商业民族,比如大宛、安息、条支、大夏,叫“土著”。

  但,无论土著或行国,距离大汉都很遥远。安息相当于今天的伊朗,条支相当于叙利亚。其余,则乌孙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一带,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奄蔡在咸海和里海北部草原,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夏在中亚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希腊人称之为巴克特里亚。

  至于月氏,则可能在阿富汗北部。

  此外还有身毒和黎靬。身毒又叫天竺,其实就是印度。黎靬又叫犁轩,就是大秦,也就是罗马。不过,对这两个国家,张骞也只是有所耳闻。

  然而这足以让汉武帝心驰神往。尤其是大宛的葡萄酒和汗血马,更是极具诱惑。商队跟随着军队出发了,只不过商队持续的时间更长,带来的利润也更丰厚。

  丰厚的利润让丝绸之路的驼铃一路传响,坐享其成的则是沿途各国,其中就包括帕提亚。帕提亚就是安息,只不过中国人管他们叫安息,西方人叫帕提亚。

  安息是在公元前247年建国的,然后在公元226年亡于伊朗萨珊王朝。甘英到达安息之日,正是帕提亚人春风得意之时。他们编出故事来吓退东汉使臣,无非是不想失去中间商的好处。显然,这些帕提亚人更愿意从中国商人那里买下货物,然后转手到地中海地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