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先前骂都骂了,也只好继续骂:韩信臭小子太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耀祖光宗,要当就当个真齐王,当什么代理的?

  结果,是张良持印赴齐,封韩信为王。

  韩信封王,是在汉四年的二月,也就是入齐之后四个月。这时,实力最雄厚的人变成了三个:楚王项羽,汉王刘邦,齐王韩信。韩信的地位骤然上升。

  谋士和说客,也都来了。

  说客叫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谋士即蒯通,是韩信身边的。两人来历不同,判断则一致,都认为韩信已成为刘、项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可以权衡天下。韩信的脚投向刘邦,则汉胜;投向项羽,则楚胜;中立,则谁都不胜。

  这可真是“举足轻重”。

  不过两人的建议却不同。武涉希望韩信助楚,蒯通则不然。所以武涉的提案,很快就被否决。

  韩信对武涉说,当年臣服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这才背楚归汉。汉王授臣上将军印,数十万兵,言听计从,臣才有了今天。臣为什么要背汉归楚呢?请先生替臣向项王谢罪吧!13

  然而对蒯通的建议,韩信却很犹豫。

  蒯通的方案是什么?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这方案,有理,有利,有节,还具有可操作性。

  蒯通说,义兵初起之时,英雄豪杰振臂一呼,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如同云合雾集,如同鱼鳞密凑,如同烟至风起。这个时候,人们想到的只是要灭亡暴秦而已。

  现在呢?无辜之人肝胆涂地,父子兄弟暴尸荒野,全因为楚汉相争,以至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意思也很清楚:这样的战争,应该结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