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273章锦衣卫密报(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议论国事,广纳人才,私自扩军,这三条都是意欲谋反的征兆。不要说林沐风,即便是锦衣卫这些中高级官僚,都心知肚明。

  对于周王朱橚,林沐风所知并不多。只隐隐绰绰记得史书记载,此人政治上比较开明,到开封就藩以后,执行朱元璋恢复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做了一些有益于生产发展的事。还有就是,对医术颇有研究,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多种,譬如《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等。

  在朱元璋还健在的诸子当中,周王朱橚的势力仅仅次于刚刚死去的朱棣,但他的声名不错。就算是朱允炆,也认为他为人忠厚正直,是最不会起兵造反的一个藩王。

  其二,宁王朱权在南昌自建豪华生坟,墓前原有南极长生宫,前有南极殿,左有泰元殿和冲霄楼,右有旋玑殿和凌江楼。宫前有醉仙亭和一对6.9米高的龙华表,上刻道家符篆,宫后墓室隐于山中。这等规格的豪华陵墓,已经直追朱元璋的孝陵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违制尚在其次。宁王朱权的王府皆按皇宫制式布置,在府中常常自穿滚龙袍自得其乐。其长子朱盘烒有次居然内着龙袍招摇过市,去龙虎山进香。除此之外,也有暗中扩军的举动。

  种种迹象表明,周王与宁王都有谋反之嫌。如果林沐风判断不差的话,他们定然是要联合一处,一起起兵造朱允炆的反。至于造反成功后如何平分天下,那是后话了,说不定自相残杀也说不定。

  锦衣卫的密探侦缉所得,半年中,周王与宁王之间的通信多达20多次。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林沐风犹豫半天,还是揣着锦衣卫的密报进了宫。这事,他自己担待不起,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皇帝。

  林沐风去了朱允炆的御书房。青年皇帝非常勤政,林沐风几乎每一次进宫,都要在御书房觐见,由此可见他的努力和用功。

  林沐风进宫后不久,两个太监飞马出宫,一个赶往中山王府,一个赶往方孝孺府,徐辉祖和方孝孺匆匆奉命进宫。

  锦衣卫的密报,摆在朱允炆的案头。御书房里的气氛非常压抑,徐辉祖和方孝孺神色凝重,他们自然知道周王和宁王如此异动意味着什么。

  朱允炆的表现出乎徐辉祖和方孝孺的意料之外,淡定自若,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他淡淡道,“两位丞相,周王和宁王意图不轨,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方孝孺沉吟道,“皇上,臣以为,皇上不妨下诏责令周王和宁王裁撤卫军,如果其遵召则说明没有反意,如果……再出兵征讨也不迟。”

  朱允炆将目光投射在徐辉祖的身上,徐辉祖霍然起身,躬身一礼,朗声道,“皇上,事不宜迟,朝廷应速速派军平叛,以免夜长梦多导致藩王起事生灵涂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