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245章十面埋伏(2 / 3)
刘扬黯然点头,再也无语,默默地站立在烈烈的东北风之中。
城下,明军的大营中,远远地驰来两匹马,一红一白,红马之上是一个黑色盔甲的青年将军,而白马之上,则横跨着一个银色亮甲的中年男子,头戴红缨盔,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朱棣微微一笑,指着两人道,“刘扬,你看,那着黑色盔甲之人,便是林沐风。正是此人,几次三番坏了本王的大事。事到如今,本王也不得不承认,父皇的确是为我那允炆侄儿留下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栋梁之才。”
刘扬嘴角浮起一丝阴森,冷冷道,“王爷,刘扬拼着一死出城去刺杀此人,也要为王爷报仇雪恨!”
朱棣摆了摆手,淡淡道,“不可,此人武功高强,你绝杀不了他。再者说了,本王虽然已经坐不得天下,但这大明江山还是有我们朱家的江山。此人是个罕见的人才,他的存在对大明江山来说,是一件幸事,本王此刻倒是希望他能辅佐我那侄儿真的成就一番霸业——只不过,就怕软弱的阿斗扶不上墙啊!”
刘扬呆了一呆,恭声道,“王爷胸怀天下无双。”
“这大明江山,本来在本王的掌下会变得更加繁盛,可惜,上天不给本王机会——也罢。”朱棣长叹一声,“那银色亮甲之人便是中山王徐辉祖,大明有数的帅才。如果有他归顺本王,本王现在早已登上金銮殿了,可惜,可叹啊!”
城下,林沐风远远地望着城楼上那一道魁梧高大的身影,不由一叹。朱棣,也是一个盖世的雄才伟略之人,如果让他登上了皇位,对于大明天下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而事实上,朱棣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永乐盛世,大明国力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一个强盛的顶峰。
可是,林沐风却选择了朱允炆。或者说,在他这个穿越者到来之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偏移,胜利的天平已经渐渐偏向了朱允炆。其实,朱允炆当皇帝,也未必就比朱棣差,只是上天没有给朱允炆一个机会,而林沐风的到来,则就是竭尽所能在创造这样一个机会。
他选择相信朱允炆,也就是相信自己。他相信,在史书上留下惊鸿一瞥的崇尚文治仁德的建文皇帝,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对于林沐风来说,他宁可选择仁德的朱允炆,而不会选择太过强势的朱棣。过于强势的皇帝,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风险,这是林沐风的看法。
城楼上的高大身影缓缓坐了下去,一声声苍凉的古琴音符飘散开来。
琴曲跳跃着,渐渐激昂起来。悠扬的琴声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万马奔驰。林沐风向身侧的徐辉祖一叹,“王爷,燕王此曲十面埋伏,真是切情切景啊。王爷,我看,先围城而不攻吧,燕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就让他多看一眼这大明的万里河山吧。”
徐辉祖飘逸的脸上微微有一些凄冷,点了点头,“本王也是这么想。不过,皇上翘首以待——我们,就十日后攻城吧。”
琴声突然变得急促而激烈起来,仿佛那刀兵相接之声,马嘶冲撞之声直上九霄天际。林沐风与徐辉祖静静地骑在马上聆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楚汉两军在九里山血战的一幕幕,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返回顶部↑
城下,明军的大营中,远远地驰来两匹马,一红一白,红马之上是一个黑色盔甲的青年将军,而白马之上,则横跨着一个银色亮甲的中年男子,头戴红缨盔,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朱棣微微一笑,指着两人道,“刘扬,你看,那着黑色盔甲之人,便是林沐风。正是此人,几次三番坏了本王的大事。事到如今,本王也不得不承认,父皇的确是为我那允炆侄儿留下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栋梁之才。”
刘扬嘴角浮起一丝阴森,冷冷道,“王爷,刘扬拼着一死出城去刺杀此人,也要为王爷报仇雪恨!”
朱棣摆了摆手,淡淡道,“不可,此人武功高强,你绝杀不了他。再者说了,本王虽然已经坐不得天下,但这大明江山还是有我们朱家的江山。此人是个罕见的人才,他的存在对大明江山来说,是一件幸事,本王此刻倒是希望他能辅佐我那侄儿真的成就一番霸业——只不过,就怕软弱的阿斗扶不上墙啊!”
刘扬呆了一呆,恭声道,“王爷胸怀天下无双。”
“这大明江山,本来在本王的掌下会变得更加繁盛,可惜,上天不给本王机会——也罢。”朱棣长叹一声,“那银色亮甲之人便是中山王徐辉祖,大明有数的帅才。如果有他归顺本王,本王现在早已登上金銮殿了,可惜,可叹啊!”
城下,林沐风远远地望着城楼上那一道魁梧高大的身影,不由一叹。朱棣,也是一个盖世的雄才伟略之人,如果让他登上了皇位,对于大明天下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而事实上,朱棣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永乐盛世,大明国力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一个强盛的顶峰。
可是,林沐风却选择了朱允炆。或者说,在他这个穿越者到来之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偏移,胜利的天平已经渐渐偏向了朱允炆。其实,朱允炆当皇帝,也未必就比朱棣差,只是上天没有给朱允炆一个机会,而林沐风的到来,则就是竭尽所能在创造这样一个机会。
他选择相信朱允炆,也就是相信自己。他相信,在史书上留下惊鸿一瞥的崇尚文治仁德的建文皇帝,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对于林沐风来说,他宁可选择仁德的朱允炆,而不会选择太过强势的朱棣。过于强势的皇帝,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风险,这是林沐风的看法。
城楼上的高大身影缓缓坐了下去,一声声苍凉的古琴音符飘散开来。
琴曲跳跃着,渐渐激昂起来。悠扬的琴声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万马奔驰。林沐风向身侧的徐辉祖一叹,“王爷,燕王此曲十面埋伏,真是切情切景啊。王爷,我看,先围城而不攻吧,燕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就让他多看一眼这大明的万里河山吧。”
徐辉祖飘逸的脸上微微有一些凄冷,点了点头,“本王也是这么想。不过,皇上翘首以待——我们,就十日后攻城吧。”
琴声突然变得急促而激烈起来,仿佛那刀兵相接之声,马嘶冲撞之声直上九霄天际。林沐风与徐辉祖静静地骑在马上聆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楚汉两军在九里山血战的一幕幕,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