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直至二三百年之后,才有一些中原的人提出,他们就是当年大清国满洲旗人的后裔,并且翻出一些所谓的族谱,来证明他们的身份,但是这样的寻根问祖的事情,却并未得到多少人的认同,反倒是招致了一片骂声。

  崇祯十五年年末腊月初十,于孝天终于还师京城,从他出关到灭掉后金,总共也仅仅只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曾经在大明百姓眼中,那庞大无匹甚至凶厉到了极点的后金建奴,就在于家军的兵锋面前灰飞烟灭,从此再也不存于世间。

  整个辽东也随即光复,重归到了大明怀抱之中,包括关外的蒙古诸部,也都纷纷派人入京,投了顺表,立誓永世将不会再与大明为敌,愿意永世做大明的顺民,希望大明朝廷能既往不咎,饶恕他们以前的罪过。

  对此于孝天表态可以接受他们的顺表,并且对其中部分部族首领进行了册封,着令他们在关外草原临时代大明对蒙古诸部行使管理权,有事要请示朝廷,每年各部都必须要对朝廷进献战马以及牛羊,作为岁贡。

  而朝廷也特准重新在张家口一带,重开互市,准予蒙古诸部到互市进行贸易,用他们所产的牛羊骡马以及各种皮张来换取关内所产的茶盐布匹等物,但是对于铁器的出口,还是采取了相当严格的控制制度。

  另外这一次加入于家军骑兵的那些蒙古骑兵们,也都获得了相当丰厚的赏赐,对于他们所属的部族,同样也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明眼人仔细品味了一下于孝天的这些做法之后,发现于孝天这么做,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给蒙古诸部带来什么和平,他的册封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蒙古诸部之中,并不是很强大的部落,反倒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却没有得到册封。

  这么一来,未来这些蒙古部落之间,肯定会因为利益的问题,相互之间发生冲突,想要再把他们捏合在一起,恐怕就算是再出一个成吉思汗,也万难做到这一步了。

  于孝天在得胜还朝回到京师的时候,京师的文武百官都尽出永定门,在永定门之外迎接于孝天的还朝,而当今圣上崇祯,也亲自乘了御辇到永定门外迎接于孝天的归来,规格之高可以说在大明历史上前无古人,当然肯定也后无来者了。

  于孝天还师之后,将奴酋皇太极以及众多擒杀的建奴奴酋的尸体都悬于各个城门之外,供天下百姓参观,使得很远地方的百姓闻讯,都赶往京师城外,来看一眼这么多年来,给他们关内以及辽东百姓们造成深重灾难的这些建奴的奴酋。

  不少人捡了石头砖块去投掷这些奴酋的尸体,没多长时间,便把这些奴酋的尸体打的是面目全非,虽然现在处于严冬季节,这些尸体冻得邦邦硬,可是也架不住这么摧残,不到过年就已经看不出人形了,于孝天只得下旨将这些奴酋尸体收殓起来,随便找了个地方埋掉,以至于后世之人想要考证当年的清国皇帝的埋身之处,都无从考证。

  至于关外野猪皮的陵寝,在攻打沈阳城之战之中,陵寝也被关宁军拆毁,将陵寝所用的砖石运往了沈阳城下,用于了填埋城外的护城河,以至于后世仅存下了一个遗址。

  但是就在于孝天返回京师之后的第十天,大明当今的圣上朱由检崇祯皇帝,却亲自下了一道圣旨,顿时令天下再一次大震,所有人几乎都一片哗然!

  因为崇祯昭告天下,算是一份罪己诏,在诏书之中自陈了继位以来他的一些错处,表示以他的能力,无德无能继续当这个大明皇帝,宣召昭告天下,将于腊月二十六当日,在皇宫之中禅位于当今的监国于孝天,从此结束朱家大明王朝对天下的二百余年的统治。

  这道诏书一经发布,便在大明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有相当一大批读书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早已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对于大明的归属感,也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对朱家的大明天下的忠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