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4 / 7)
  张允铭想想,也只有同意。要想当皇帝,就要有人支持他,一般来说,首先是外戚,也就是母亲的外家或者妻子的娘家,再就是朝臣,最不济,也要有清流或者大儒之类的公然相助,像吕后当初请出四位著名的隐士来辅佐她的儿子。四皇子的外家蒋家是个商户,毫无号召力,朝臣里也没有挺他的人,朝外的人,知道他只是个守陵的残疾人,自然不会选择跟随他。而三皇子现在羽翼已成,文武的靠山都有了,四皇子看来也不像是个想在三皇子背后捅一刀的人,该不会心存了想当皇帝的念头才是。
张允铭不想就这么败下阵,说道:“你不怕他投靠太子那边?”
苏婉娘抬头说:“他绝对不会的!”
张允铭叹道:“好吧,我也知道他不会。我只是担心,那边是皇家,他的父兄,他会泄露我们的行为。”
沈汶说:“他跟我们出来,是双刃剑。我们怕他会泄露我们的情形,他也会怕我们泄露他的行为。他不会暴露我们的。”一个守陵尽孝的皇子,竟然离开皇陵跑了,这是大不孝,真跟背信弃义差不多。说出来,四皇子这辈子也抬不起头。
张允铭心里多少安分了,看四皇子就不再那么膈应,态度上和蔼了些。
过了几天,张允铭的人接二连三地到了,有二十多人,还有马匹。
张允铭让李耀成找了马车,备了粮食,准备回程。
李耀成觉得这些天的相处为自己日后与平远侯府奠定了坚固的关系,为表谢意,给他们准备了大量高质量的干粮肉脯之类的东西,装了一马车。
沈汶那时上船前就把季文昭给季严氏和严敬的书信都交给了施和霖,以免在海上打湿,现在不去严氏书院,也没有什么挂牵。只有苏婉娘写了封信让张允铭带给施和霖,信中语气很严厉地告诫苏传雅与施和霖回京,不许不听话!一点都没有道歉的意思,充满了长姊的说一不二和蛮不讲理。
一行人从李耀成的庄子出来,上了大路,李耀成与他们一一作别。正话别间,四皇子见路旁的流民中,有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妇人,神思恍惚地坐在地上。四皇子觉得她眼熟,又仔细看了看,认出了她。
大家正要启程,四皇子犹豫了半天,终于指着那个妇人说:“我想跟她说几句话。”
张允铭扭头看,问道:“你认识她?”
四皇子摇头:“我就想问问她。”
张允铮仔细看,恍然道:“哦!她就是那天抱着孩子冲出了院子的妇人!”
↑返回顶部↑
			
			
			
		张允铭不想就这么败下阵,说道:“你不怕他投靠太子那边?”
苏婉娘抬头说:“他绝对不会的!”
张允铭叹道:“好吧,我也知道他不会。我只是担心,那边是皇家,他的父兄,他会泄露我们的行为。”
沈汶说:“他跟我们出来,是双刃剑。我们怕他会泄露我们的情形,他也会怕我们泄露他的行为。他不会暴露我们的。”一个守陵尽孝的皇子,竟然离开皇陵跑了,这是大不孝,真跟背信弃义差不多。说出来,四皇子这辈子也抬不起头。
张允铭心里多少安分了,看四皇子就不再那么膈应,态度上和蔼了些。
过了几天,张允铭的人接二连三地到了,有二十多人,还有马匹。
张允铭让李耀成找了马车,备了粮食,准备回程。
李耀成觉得这些天的相处为自己日后与平远侯府奠定了坚固的关系,为表谢意,给他们准备了大量高质量的干粮肉脯之类的东西,装了一马车。
沈汶那时上船前就把季文昭给季严氏和严敬的书信都交给了施和霖,以免在海上打湿,现在不去严氏书院,也没有什么挂牵。只有苏婉娘写了封信让张允铭带给施和霖,信中语气很严厉地告诫苏传雅与施和霖回京,不许不听话!一点都没有道歉的意思,充满了长姊的说一不二和蛮不讲理。
一行人从李耀成的庄子出来,上了大路,李耀成与他们一一作别。正话别间,四皇子见路旁的流民中,有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妇人,神思恍惚地坐在地上。四皇子觉得她眼熟,又仔细看了看,认出了她。
大家正要启程,四皇子犹豫了半天,终于指着那个妇人说:“我想跟她说几句话。”
张允铭扭头看,问道:“你认识她?”
四皇子摇头:“我就想问问她。”
张允铮仔细看,恍然道:“哦!她就是那天抱着孩子冲出了院子的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