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3 / 7)
这明显让皇帝不快,皇帝说道:“此事后议!说说当前要务!”
一个朝官说:“那当是如何安抚民意,减少灾民之数……”
太子喃喃地说:“什么叫‘此事后议’?难道父皇是说日后会让他参与朝事了?”
幕僚说:“太子不必忧虑,三皇子从来没有过什么政见,只说了那么一次,肯定是碰巧了。皇上也是知道的,所以一直不还只与太子殿下商议吗?”
太子手有些发抖:“可父皇对我总是不满……”老说他思考欠周之类的。
幕僚安慰道:“太子殿下,掌管国家大事,非是一日一夜可行。皇上提携太子殿下这么多年了,皇上是绝对不会舍太子殿下而用对朝事一无所知的三皇子的。”
太子低声说:“谁能知道父皇的心思?也许他想要个不懂朝事的,这样什么就只有父皇才能做主……”他把颤抖的手按在书案上。
一个幕僚见状,上前悄声说:“现在四公主殿下已经准备和番,按时间,明年春末火罗就该来迎娶。太子殿下稍安勿躁,不过几年了。”
太子挥手,让大家退去。
他胸中难受,就又出了宫,去了初荣的地方。这次,他待的时间久了些,宫门落匙前才赶回来,心中觉得那股狂躁散去,晚上能睡一觉。
俗话说,上得山多终遇虎,太子经常出宫,引起了太子妃的注意。最近,太子在宫里并没有颠鸾倒凤地折腾,与他以往的好色很不同。太子妃对人性的观点很消极,她不觉得这是由于太子的母亲刚刚过世的原因,她认为狗改不了吃屎,太子不在宫里闹,定是在外面有了人。她自己无法派人跟着太子,就让人带了密信去吕太傅府中,让祖父找人盯着太子些,看他去了什么地方。
吕府有“一门三相”之名,子孙门生在朝为官者众。查一个人的行踪,何况是宫里出来的太子的行踪,真是太容易了,很快就发现了太子出宫去的小院,接着就摸清了住在里面的人的性别和名姓。
----------------------------
沈汶在同样的夜晚坐在梳妆台前,边抽下头上的钗子,边与苏婉娘聊天:“明年我就要去边关,你肯定要跟着去吗?”
苏婉娘一边给沈汶铺床一边说:“当然了,我们一起去,还能做个伴儿。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单独行动?”
↑返回顶部↑
一个朝官说:“那当是如何安抚民意,减少灾民之数……”
太子喃喃地说:“什么叫‘此事后议’?难道父皇是说日后会让他参与朝事了?”
幕僚说:“太子不必忧虑,三皇子从来没有过什么政见,只说了那么一次,肯定是碰巧了。皇上也是知道的,所以一直不还只与太子殿下商议吗?”
太子手有些发抖:“可父皇对我总是不满……”老说他思考欠周之类的。
幕僚安慰道:“太子殿下,掌管国家大事,非是一日一夜可行。皇上提携太子殿下这么多年了,皇上是绝对不会舍太子殿下而用对朝事一无所知的三皇子的。”
太子低声说:“谁能知道父皇的心思?也许他想要个不懂朝事的,这样什么就只有父皇才能做主……”他把颤抖的手按在书案上。
一个幕僚见状,上前悄声说:“现在四公主殿下已经准备和番,按时间,明年春末火罗就该来迎娶。太子殿下稍安勿躁,不过几年了。”
太子挥手,让大家退去。
他胸中难受,就又出了宫,去了初荣的地方。这次,他待的时间久了些,宫门落匙前才赶回来,心中觉得那股狂躁散去,晚上能睡一觉。
俗话说,上得山多终遇虎,太子经常出宫,引起了太子妃的注意。最近,太子在宫里并没有颠鸾倒凤地折腾,与他以往的好色很不同。太子妃对人性的观点很消极,她不觉得这是由于太子的母亲刚刚过世的原因,她认为狗改不了吃屎,太子不在宫里闹,定是在外面有了人。她自己无法派人跟着太子,就让人带了密信去吕太傅府中,让祖父找人盯着太子些,看他去了什么地方。
吕府有“一门三相”之名,子孙门生在朝为官者众。查一个人的行踪,何况是宫里出来的太子的行踪,真是太容易了,很快就发现了太子出宫去的小院,接着就摸清了住在里面的人的性别和名姓。
----------------------------
沈汶在同样的夜晚坐在梳妆台前,边抽下头上的钗子,边与苏婉娘聊天:“明年我就要去边关,你肯定要跟着去吗?”
苏婉娘一边给沈汶铺床一边说:“当然了,我们一起去,还能做个伴儿。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单独行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