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李鸿过和赵庆泽相约一起去翰林院报到之后,翰林院钟林梅钟大学士就给他们新分去翰林院的八名新科进士分派了部门,其中韩庆元和杨凌先二人分配到制诰处,专门替内阁和皇上草拟文书,算是半个身子进入了朝廷内部了。

  赵庆泽等三名大世家出身的庶吉士均成为了皇上的讲学之人,负责听候着皇上的差遣,和皇上讨论一些问题,或者偶尔会有机会给皇上讲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总之,是能得见天颜的人,去处也算是很好的了,一般家世不显的进士根本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还有两名庶吉士被分配了外任,负责跟着上官前往各郡稽查各郡的科考事宜,有些类似钦差大臣出巡,不过钦差大臣是体察明情反冤案的,他们则是反科考舞弊的,总之也是身上带着天子之剑,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被人高看一眼,也是个好去处。

  只有李鸿过一个人被孤零零的分配到了治史处,与一群老学究们一起与浩如烟海的史籍经卷为伴,相当于被发配到了“冷灶”上。

  不过李鸿过对此并不着恼,甚至为自己能更好地在这个地方进学,好好研究学问而开心。一个人的学问深度决定了他能在朝堂上站的高度,自古以来能执掌内阁的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胸有沟壑?

  职场经验他在黄粱梦中的前世之内就有不少,没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揣摩上意、明哲保身么?可是一旦分配进了务实的部门,便再也无法好好地学习了,与他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他总感觉自己的学问还太浅、年纪也太小,此次科举之中虽然能夺得探花,迈入三甲之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摸准了皇帝的意思,侥幸而已。论真才实学,他自觉还有些不如,说不定还没有考中第六名的赵庆泽学识深厚呢。

  所以,即便被沈宗青排挤到了这样一个看似是“冷衙门”的地方,他也心中庆幸,决定耐着性子、沉住气,好好地向各位前辈们请教,将自己的学问在几年之内补扎实了。

  在他们八人新进翰林院的这天,皇上和沈宗青沈丞相都到翰林院来看望了他们,听到他们八人的分配之后,皇上和丞相也并无什么不满的言语的表示。

  沈宗青笑呵呵地说道:“钟大人不愧是老成持重,这样的分配极为合理,小探花郎也能好好地做做学问。老夫观你乃是不世之才,等着看你一飞冲天的那一天那!”

  皇帝看着沈宗青一笑,说道:“想不到沈丞相和钟大人这么看好探花郎?好,那探花郎就好好做学问,一年之后,朕再来考校你的学问如何!”

  沈丞相和皇上走了之后,大家都有点儿摸不清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李鸿过了。按道理说,他被分配到了那样的“冷衙门”之中去,明显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也无需交好,日后甚至不会有什么前途。

  可是,难保这不是皇上、沈大人和钟大人对他的栽培啊!怎么能知道他们不是为了磨磨探花郎的性子,才专门给他安排的这么一个清闲的差事呢?皇上都说了一年之后要考校他的,也就是说他在皇上心里是挂了号的,难保日后不会飞黄腾达啊!

  于是,他们便也不敢因为李鸿过现在的冷遇而太过明显地作践他,只是却也不太亲近。唯有赵庆泽因为以前就与他相熟,所以也日日去治史处寻他,和他一起做学问,几日下来,他们两个为人谦逊又一心向学的新科进士倒是得到了不少老翰林们的赏识,跟着学到了不少东西。

  同时,李鸿过也继续向自己的师傅许华舟请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己的这个师傅虽然未入翰林院,可是学识丰富,比起那些老翰林们也不遑多让,倒是让李鸿过更加敬佩起了自己的师傅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