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5 / 7)
“哭什么?”三公主拿手帕擦了十一皇子的脸,轻描淡写的说“等你登上了皇位,把我接回来不就得了。”
十一皇子在此之前在淑妃的教养下,从未想过要去争夺皇位,可是经过了此事,他正视了皇权,如果没有握到这把权杖,拥有强大外组家的他,怎么不会成为其他皇子的眼中钉?怎么不会成为新皇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他不努力的话,他姐姐他母亲,他一个也保护不了。
十一皇子狠狠的捏了捏拳沉静的说:“姐姐放心去吧,有朝一日,我绝对将你接回来。”
三公主满意的笑了笑,十一皇子如此懂事,也不枉她在朝堂上如此作态了,大家都知,经此一事,没有人敢说一句淑妃教养出来的孩子是不好的,如果不好,怎么会舍得一身剐,为了大梁支身去往那异族守寡?
三公主温柔的看了看十一皇子与淑妃,又想了想沈于锋那张傻傻的脸,茫然了一会儿,眼中一片清明,得不到的就不要像了,今生今世,她只为母亲弟弟而活!
在三公主说愿意远嫁守寡的第二日,事情出现了转机,羌族来人了,羌族首领的弟弟上了位,但是其已经有了王后,便请求将三公主嫁给他的儿子,也就是上次来大梁朝求婚的少将军,并保证绝对不亏待三公主,以后王后的位子必将是三公主的。
那少将军大家都见过,虽然有一点异族风,但是确实算得上一表人才的,比那已经入土的首领好多了,众人看了一圈,原以为三公主就掉入尘埃无法起复了,却不料还有此等机遇,本来也是,羌族怎么可能这么不长眼,要大梁朝公主去守活寡,不过定了叔父又定侄儿这淌子事也够丢脸了,只是背着为国远嫁的名头,也没有人不开眼的去得罪皇帝的心尖尖三公主。
☆、第52章 大戏开场
朝堂上风云变化,沈芳菲作为内宅的女子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消息,只是听父亲下朝回来说,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三公主这路,真是走得又陡又险,但是少将军的消息如绝处逢生,世界上的事坏到极致了,大概是要好了。
当她再次去宫里探三公主的时候,三公主已经开始备嫁了,公主出嫁的东西本来就是最好的,除了这些之外,三公主还选了很多书,除了很多天工开物的,还有儒家的,她说羌族野蛮不知道教化,大概这些书是有用的。当羌族人民接到这些书,接收了大梁的先进文化,加强了种植技术,将羌族的的稻米产量增加了许多,过上了安然不必抢夺的日子,羌族的少将军接将儒家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发扬光大,那是后话了。
三公主见沈芳菲,一扫之前的颓丧,她穿着家常的小袄,握着沈芳菲的手说:“我的事,起起落落,如今连嫁个少将军都能欢心喜悦了。”
沈芳菲笑了笑学着着宫女敬了个礼说:“公主定能随喜如意的。”
三公主懒懒的将手上的帕子拂到一边,笑着说:“我将尽我所能,在我有生之年,保大梁朝与羌族和平。让我大梁的子弟,不再血撒与羌族的战场。”这些少年中,自然包括了带头请命不用三公主嫁去羌族守墓碑的沈于锋。
沈芳菲见三公主脸上闪耀着光辉,神采奕奕,不像是要出嫁的女儿,而是英姿勃发得像上战场的女斗士,点点头衷心的说:“三公主不愧我大梁的女栋梁,心胸超过了大梁任何女子。”
三公主听了此话,并没有自满,她回头说:“我的路还长着。”她拉着沈芳菲的手去看她的珍贵嫁妆,沈芳菲看着那些嫉妒死宫内众公主的头面与珍宝,并不嫉妒,三公主付出的太多,这些东西比起她想要的,太微不足道。
↑返回顶部↑
十一皇子在此之前在淑妃的教养下,从未想过要去争夺皇位,可是经过了此事,他正视了皇权,如果没有握到这把权杖,拥有强大外组家的他,怎么不会成为其他皇子的眼中钉?怎么不会成为新皇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他不努力的话,他姐姐他母亲,他一个也保护不了。
十一皇子狠狠的捏了捏拳沉静的说:“姐姐放心去吧,有朝一日,我绝对将你接回来。”
三公主满意的笑了笑,十一皇子如此懂事,也不枉她在朝堂上如此作态了,大家都知,经此一事,没有人敢说一句淑妃教养出来的孩子是不好的,如果不好,怎么会舍得一身剐,为了大梁支身去往那异族守寡?
三公主温柔的看了看十一皇子与淑妃,又想了想沈于锋那张傻傻的脸,茫然了一会儿,眼中一片清明,得不到的就不要像了,今生今世,她只为母亲弟弟而活!
在三公主说愿意远嫁守寡的第二日,事情出现了转机,羌族来人了,羌族首领的弟弟上了位,但是其已经有了王后,便请求将三公主嫁给他的儿子,也就是上次来大梁朝求婚的少将军,并保证绝对不亏待三公主,以后王后的位子必将是三公主的。
那少将军大家都见过,虽然有一点异族风,但是确实算得上一表人才的,比那已经入土的首领好多了,众人看了一圈,原以为三公主就掉入尘埃无法起复了,却不料还有此等机遇,本来也是,羌族怎么可能这么不长眼,要大梁朝公主去守活寡,不过定了叔父又定侄儿这淌子事也够丢脸了,只是背着为国远嫁的名头,也没有人不开眼的去得罪皇帝的心尖尖三公主。
☆、第52章 大戏开场
朝堂上风云变化,沈芳菲作为内宅的女子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消息,只是听父亲下朝回来说,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三公主这路,真是走得又陡又险,但是少将军的消息如绝处逢生,世界上的事坏到极致了,大概是要好了。
当她再次去宫里探三公主的时候,三公主已经开始备嫁了,公主出嫁的东西本来就是最好的,除了这些之外,三公主还选了很多书,除了很多天工开物的,还有儒家的,她说羌族野蛮不知道教化,大概这些书是有用的。当羌族人民接到这些书,接收了大梁的先进文化,加强了种植技术,将羌族的的稻米产量增加了许多,过上了安然不必抢夺的日子,羌族的少将军接将儒家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发扬光大,那是后话了。
三公主见沈芳菲,一扫之前的颓丧,她穿着家常的小袄,握着沈芳菲的手说:“我的事,起起落落,如今连嫁个少将军都能欢心喜悦了。”
沈芳菲笑了笑学着着宫女敬了个礼说:“公主定能随喜如意的。”
三公主懒懒的将手上的帕子拂到一边,笑着说:“我将尽我所能,在我有生之年,保大梁朝与羌族和平。让我大梁的子弟,不再血撒与羌族的战场。”这些少年中,自然包括了带头请命不用三公主嫁去羌族守墓碑的沈于锋。
沈芳菲见三公主脸上闪耀着光辉,神采奕奕,不像是要出嫁的女儿,而是英姿勃发得像上战场的女斗士,点点头衷心的说:“三公主不愧我大梁的女栋梁,心胸超过了大梁任何女子。”
三公主听了此话,并没有自满,她回头说:“我的路还长着。”她拉着沈芳菲的手去看她的珍贵嫁妆,沈芳菲看着那些嫉妒死宫内众公主的头面与珍宝,并不嫉妒,三公主付出的太多,这些东西比起她想要的,太微不足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