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8(6 / 8)
刘彻动用了十万匹战马,以及配套的骡马,发兵十六万,参与了这次上古之战。六路人马由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山西太守程不识从山西出等。
公孙贺自刘彻为太子时便是太子舍人,一路追随刘彻,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更娶了当时得宠的卫子夫大姊,公孙敖则是他的儿子。
李广跟程不识早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名将,公孙贺是九卿。公孙敖虽然也年轻,可是出身根本是卫青无法比的。
出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人的投奔,意味着谋臣家将,意味着更大的声望,意味着受到刁难都会看看他身后的家族。
这些卫青都没有,并且他还有外戚上位的恶名,加上并没有实宠的姐姐。
刘彻虽然看重卫青,对卫青寄予厚望,可若是卫青自己立不起来,白白错过了给他的机会,刘彻也不会只顾着卫青。
刘彻会不知道李广心里的怨气,会不知道以卫青的出身资历,会遇见的刁难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刘彻为什么要管呢?
在其位,谋其政。天子有天子该做的事情,将军有将军该做的事情。若是天子把将军该做的事情都做了,那将军莫非该去做天子呢?
刘彻知道卫青的难处,但这些都该是卫青自己该去解决的事情。作为天子,他关注的只是用一个将军,能够得到什么战果。其中所经历的过程,他也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就够了。
好比这次大战,如果卫青寸功未立,反倒是其他人立了功,刘彻同样是高兴的。
苏碧曦的出现,改变了卫子夫的命运,也间接改变了卫青的命运。当初刘彻想要扶持卫子夫的母家,扶持卫青,以庇护未来的太子,和那时已然有孕的卫子夫,跟此时的境况,已然截然不同。
苏碧曦成了汉室皇后,卫子夫失宠,卫青能够获得刘彻宠幸,但是并未得到同等分量的重视。
卫青收敛脸上的怅然,脸色有些暗沉,“有殿下在,想必某之前程,已然底定。”
不怪卫青会这么想。
↑返回顶部↑
公孙贺自刘彻为太子时便是太子舍人,一路追随刘彻,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更娶了当时得宠的卫子夫大姊,公孙敖则是他的儿子。
李广跟程不识早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名将,公孙贺是九卿。公孙敖虽然也年轻,可是出身根本是卫青无法比的。
出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人的投奔,意味着谋臣家将,意味着更大的声望,意味着受到刁难都会看看他身后的家族。
这些卫青都没有,并且他还有外戚上位的恶名,加上并没有实宠的姐姐。
刘彻虽然看重卫青,对卫青寄予厚望,可若是卫青自己立不起来,白白错过了给他的机会,刘彻也不会只顾着卫青。
刘彻会不知道李广心里的怨气,会不知道以卫青的出身资历,会遇见的刁难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刘彻为什么要管呢?
在其位,谋其政。天子有天子该做的事情,将军有将军该做的事情。若是天子把将军该做的事情都做了,那将军莫非该去做天子呢?
刘彻知道卫青的难处,但这些都该是卫青自己该去解决的事情。作为天子,他关注的只是用一个将军,能够得到什么战果。其中所经历的过程,他也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就够了。
好比这次大战,如果卫青寸功未立,反倒是其他人立了功,刘彻同样是高兴的。
苏碧曦的出现,改变了卫子夫的命运,也间接改变了卫青的命运。当初刘彻想要扶持卫子夫的母家,扶持卫青,以庇护未来的太子,和那时已然有孕的卫子夫,跟此时的境况,已然截然不同。
苏碧曦成了汉室皇后,卫子夫失宠,卫青能够获得刘彻宠幸,但是并未得到同等分量的重视。
卫青收敛脸上的怅然,脸色有些暗沉,“有殿下在,想必某之前程,已然底定。”
不怪卫青会这么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