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到这里,便忙道:“还是姑娘想得周到。我只因看不惯这种事,倒差点儿唐突了。”

  元媛见说动了她,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嬷嬷能寻思过来最好,从今日起,你便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就算说到王妃跟前,是我的丫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又有什么脸面呢?嬷嬷们被王府派到这里来,没管教好丫头们,脸上岂不也是无光?况且芳龄素日里是个知道分寸的,今儿大概只是因为一时情急才犯了错,情有可原,从此后便揭过去吧。”

  汤嬷嬷答应了。又说了一会儿话,见芳龄端了甜汤过来,又殷勤请她也喝一碗,十分的尊重和气,不由把先前那些憎恶愤恨又去了一大半,喝了碗甜汤便告辞了。

  元媛就把汤嬷嬷的话告诉了芳龄,登时把她唬了个魂飞魄散,“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拉着元媛的手哭道:“姑娘,是我错了,姑娘饶了我这一遭,日后再不敢了。”说完就要磕头。

  她的举动倒吓了元媛一大跳,连忙扶起她道:“这是做什么,我不过告诉你日后行事小心些,又不是怪罪你。刚刚汤嬷嬷我还告诉她不许告诉别人呢,很费了一番唇舌,方让她答应了。”

  芳龄含泪而起,轻声道:“我看姑娘素日里也是喜欢随性而做事的,所以或不知道这里的厉害,我以前有个姐妹,也是在一个国公府里做丫鬟,只因与那府里的一个小厮互赠了信物,只等着对方上门提亲,谁知这事儿被发现了,她就和那小厮都被打了撵出来。那小厮家里也是个不地道的,竟因为这个,就说她是下贱女人,也不提亲了,我那个姐妹就活活的气死了。”

  元媛是知道这时代的规矩是厉害的。红楼梦在这方面多有叙述。只不过她总觉着这王府里倒还没禁管人到这个地步,不过芳龄的话提醒了自己,因为管着这庄子的事情,难免要抛头露面,好在每次也极有分寸,加上她本来便是宅女,也不喜外出,所以才没给人张扬之感,不然只怕两个嬷嬷和王妃那里早来训示了,但即便如此,日后也应小心些,最近只因为事事顺遂,她确是有些得意了些,竟忘了这里是吃人的封建社会。

  过了一天,苏以来见她,说芳龄的父母都十分的欢喜,觉得那实在是一个良配,只可惜怕女儿早嫁,于性命有碍,竟不知该如何定夺,还恳请姑娘给拿个主意。

  元媛惊讶,暗道连这事儿也找我?不过现在既知道小九儿那边的意思了,她也就不担心了。让苏以先回去听信,她这里派李嬷嬷去和萧云轩说了事情的经过。

  萧云轩征询了小九儿的意思,就让李嬷嬷回来说:“那就先把事儿定了吧,先不成婚,待到龄姑娘满十八岁了,再迎娶进门。”于是,一桩好姻缘就此算是尘埃落定了。

  粮食很快就收完了,一车车运了来,萧云轩特地在庄子几百米远处着人建了几个大粮仓,那六十顷地的单独另放,萧云海和诸位皇子都是证人,共打了将近两万石的粮食,远远超出打赌的数量。另还有一百九十八顷地,共收成了近四万石的粮食。实在可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当下庆祝了一番,元媛因为身上的“病”还未好,也就没有出席。萧云轩似乎也“忘了”自己说过要在这里多住两日的话。第二日便要起身回京城。

  元媛听说后,十分的“依依不舍”,据说是“强撑着”身子要来“送”他,萧云轩便着人去让她好好休息,只说过年时派人来接她回府,接着便扬长而去了。

  元媛终于松了口气,这小王爷可总算是走了。不过她心中有另一层的担忧,唯恐萧云轩离开后,那言亲王再贼心不死,或者放一把火,或者放进几千只老鼠什么的,这番心血也就白费了。

  把这顾虑和苏以说了,却听她笑道:“姑娘,不妨事的,小王爷已和太子禀明,这些粮食统统要上缴朝廷,那言亲王的儿子是亲耳听见的,如今朝廷正在紧急调粮赈灾,他们若再敢胡来,那可就是和皇上过不去了。”原来苏以也有这层担心,就和萧云轩说了,而萧云轩冷眼看了几天,发现苏以这人倒还可以担当大任,因此就把众人的身份告诉了他。苏以是多聪明的人,立刻便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了,今日方能如此成竹在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