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元徵便道,“都是街头巷尾编排,也不知有几分属实——”

  既 然牵扯到了说书人,故事就更跌宕起伏了——说是当年赵文渊回京,恰逢佳人离京。偶然听到她咏了半首衰颓的感遇诗,便续作一句,颓气毕散,转为豪迈。显露出 不俗的胸襟和才华。后头赵文渊出使江南遇险,再与佳人相逢。佳人慷慨相助,二人情愫暗生。奈何机缘巧合,两人各自都用了化名。一时分散,竟都不知道对方的 真实身份。赵文渊苦苦寻找……说书人给补了个结局,说那姑娘早已身怀绝症,是以不肯吐露姓名。赵文渊找到她时,她已香消玉殒。君子重诺,赵文渊早已暗许 之,便为那姑娘守孝,发誓三年不娶,才拖延至今。

  ……竟已成了平话传奇。皇帝听了也忍不住发笑。

  元徵见他失笑,才收住尾,说道,“陛下若要细听,不妨寻街巷说书人来讲,那才是奇思妙想、跌宕起伏。大约赵鸿胪自己听了,都要先喝一声彩。”

  皇帝又笑道,“就怕让那姑娘听到。”其中关键他也已把握到了,便又问道,“那姑娘的化名,真是叫贺柔?”

  元徵道,“当年燕国夫人打探的,确实是贺姓。不过具体什么名字,臣便不知道了。”

  皇帝就又点了点头,片刻后又道,“你先下去吧。”

  ☆、82第五十八章 上

  既然知道楼蘩化名贺祁,皇帝自也立刻便想到,贺柔岂不就是楼薇?“采蘩祁祁”,“薇亦柔止”——诗经篇目皇帝也是熟读过的。

  若果真如此,皇帝倒是能明白,赵文渊何以半途而废。

  ——白上人劝他续弦时,赵世番除了一句“太子怕是难以自安”外并没多说什么。这也是任事之臣的节操,但非戕害伦教,大损风化之举,便懒得干涉皇帝后院儿那档子事。

  但皇帝册立了楼蘩之后,赵世番却态度明确。一旦皇后有疑似将势力探入朝堂的举动,便立刻警醒戒备起来。皇后非太子生母,本就对太子不利,个中厉害皇帝自能明辨。所以当初他要起用楼宇,朝臣群起而攻之,皇帝虽颇觉得可惜了人才,却也不曾一意孤行。得说楼蘩在朝堂上蹇促的局面,也是皇帝默许太子的党羽制造出来的。

  赵世番当然不会亲自出面攻讦,但作为太子_党的中坚,这局面其实也就代表了他的立场。

  ——不发难,然而严防死守,将皇后卡在后院儿里。

  这般情形下,他又怎么可能让自家三弟去娶皇后的妹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