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库尔斯克的后勤队(2 / 3)
中国要拿下这一片土地主要也是为了东北工业区提供一个缓冲区,而且朝鲜北部也是整个朝鲜半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从曰本统治时期开始,就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工厂,拥有不错的经济基础。
另外中国还要的一块土地就是济州岛,济州岛是朝鲜半岛最大的岛屿,也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是一个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控制了这里,就能够同时影响朝鲜和曰本两个国家,中国志在必得。
除了这两处划入中国之外,朝鲜的仁川和釜山港也要租借给中国充当军事基地。中国的意志不是任何人能够改变的,乔宇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就着手驱逐朝鲜人,并且将新划入的土地定名为乐浪省。
当然中国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乔宇也提出了对朝鲜的补偿,那就是将曰本的对马岛和九州岛划入朝鲜管辖,补偿朝鲜在领土上的损失。这个提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却是包藏祸心,朝鲜人只要敢接下曰本的两个岛屿,这两国从此之后就会成为永久的敌人,绝对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只能死磕,而中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其实乔宇也考虑过是不是将曰本和朝鲜都吞并下来,后来乔宇又否定了这个看法,吞并立国几千年的国家难度太大。而且从地缘政治学角度来看,大国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缓冲区。曰本和韩国就是中美在太平洋上面的缓冲区。
不然中美两国直接在太平洋面对面,任何一点举动都能触动对方的神经,引来强烈的对抗。大国就像精力过剩的孩子,而缓冲区就是玩具,有了这个玩具,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才能大大降低。
中国的方案提出之后,金九眼见得最后的机会也要失去,顿时陷入了绝望之中,他坚决不答应,并且希望邀请美国出头,捍卫朝鲜的读力。
对于他的态度中国一点也不担心,没有了金九,还有别人愿意干呢,这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了朝鲜人的视野之中,这个人就是金成曰,在中国的宣传之中,这个刚刚而立之年的朝鲜年轻将领是真正的英雄,在解放整个南朝鲜,击败曰本占领军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金成曰的势力在中国支持下快速膨胀,已经老朽的金九根本没有办法和这个年轻人抗争,金成曰很快攫取了朝鲜大权,并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中国的要求。
朝鲜的问题理顺清楚,对于中国发动登陆曰本的战役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正在中国筹划着最后的攻势的时候,苏德最后决定命运的战役也在上演,那就是库尔斯克战役。
在斯大林格勒,苏联方面消灭了一百万以上的德[***]队,彻底稳定了战线,并且开始了局部反攻,夺回了失去的领土,在库尔斯克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德国人发现这是一个重要的战机,只要将突出部的苏军全部消灭,就能够再度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为此希特勒派遣了最信任的曼施坦因担任总指挥,而苏联方面的指挥官也是最优秀的将领朱可夫,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的一场战争。
为了能够获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德国方面集中了超过两千九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东线绝大部分的机动兵力全部都调集到了这里,而苏军则拥有五千一百辆坦克,从数量对比上看,苏联几乎有两倍的优势。
但是这却是苏德在装甲力量上差距最小的一次!其实人们有个误解,认为德国在战争初期能够迅速占领大量的苏联国土,取得辉煌的胜利,就顺理成章的就认为德国的坦克也比苏联占有优势。
其实在开战之初德国坦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敌苏联,三号和四号坦克都不是苏联人t34的对手。德国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双方士兵素质和战术运用的巨大差距。而且由于德国错估战争形势,没有施行总动员令,军火生产数量长期不足,等到德国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之后,一切已经晚了。
↑返回顶部↑
另外中国还要的一块土地就是济州岛,济州岛是朝鲜半岛最大的岛屿,也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是一个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控制了这里,就能够同时影响朝鲜和曰本两个国家,中国志在必得。
除了这两处划入中国之外,朝鲜的仁川和釜山港也要租借给中国充当军事基地。中国的意志不是任何人能够改变的,乔宇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就着手驱逐朝鲜人,并且将新划入的土地定名为乐浪省。
当然中国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乔宇也提出了对朝鲜的补偿,那就是将曰本的对马岛和九州岛划入朝鲜管辖,补偿朝鲜在领土上的损失。这个提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却是包藏祸心,朝鲜人只要敢接下曰本的两个岛屿,这两国从此之后就会成为永久的敌人,绝对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只能死磕,而中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其实乔宇也考虑过是不是将曰本和朝鲜都吞并下来,后来乔宇又否定了这个看法,吞并立国几千年的国家难度太大。而且从地缘政治学角度来看,大国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缓冲区。曰本和韩国就是中美在太平洋上面的缓冲区。
不然中美两国直接在太平洋面对面,任何一点举动都能触动对方的神经,引来强烈的对抗。大国就像精力过剩的孩子,而缓冲区就是玩具,有了这个玩具,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才能大大降低。
中国的方案提出之后,金九眼见得最后的机会也要失去,顿时陷入了绝望之中,他坚决不答应,并且希望邀请美国出头,捍卫朝鲜的读力。
对于他的态度中国一点也不担心,没有了金九,还有别人愿意干呢,这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了朝鲜人的视野之中,这个人就是金成曰,在中国的宣传之中,这个刚刚而立之年的朝鲜年轻将领是真正的英雄,在解放整个南朝鲜,击败曰本占领军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金成曰的势力在中国支持下快速膨胀,已经老朽的金九根本没有办法和这个年轻人抗争,金成曰很快攫取了朝鲜大权,并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中国的要求。
朝鲜的问题理顺清楚,对于中国发动登陆曰本的战役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正在中国筹划着最后的攻势的时候,苏德最后决定命运的战役也在上演,那就是库尔斯克战役。
在斯大林格勒,苏联方面消灭了一百万以上的德[***]队,彻底稳定了战线,并且开始了局部反攻,夺回了失去的领土,在库尔斯克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德国人发现这是一个重要的战机,只要将突出部的苏军全部消灭,就能够再度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为此希特勒派遣了最信任的曼施坦因担任总指挥,而苏联方面的指挥官也是最优秀的将领朱可夫,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的一场战争。
为了能够获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德国方面集中了超过两千九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东线绝大部分的机动兵力全部都调集到了这里,而苏军则拥有五千一百辆坦克,从数量对比上看,苏联几乎有两倍的优势。
但是这却是苏德在装甲力量上差距最小的一次!其实人们有个误解,认为德国在战争初期能够迅速占领大量的苏联国土,取得辉煌的胜利,就顺理成章的就认为德国的坦克也比苏联占有优势。
其实在开战之初德国坦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敌苏联,三号和四号坦克都不是苏联人t34的对手。德国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双方士兵素质和战术运用的巨大差距。而且由于德国错估战争形势,没有施行总动员令,军火生产数量长期不足,等到德国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之后,一切已经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