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娘将手中的杯子放在了茶几上,然后打开墨水瓶,往密卷上滴入了一些蓝色墨水。很快,密卷之上就出现了那种圈圈点点的图案了。

  这时胡娘也对我们解释说,纸上这些圈圈点点的“图案”,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旋转有序的变动,形数有异别,每一次变动,都是在改变所标示的含义,所以这张纸上,分分秒秒信息都不能错过。我也明白为什么胡娘总是盯着密卷了。

  她指着一排正在缓慢移动的小圆圈,并告诉我们,这组“文字”的排列,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这是典型的竖井变化图,说的通俗一点,这是在“叙事”。

  密卷之中的文字“点数”,总共有是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就是天数累加是二十五,当看到二十五这个“文字”的时候,将每一排的文字,每隔五个数,组成一个词,就能读出这组文字的含义。地数累加为三十,双并排两字,中间间隔三字,可以连接为一段话语,这就能读出地数的含义。

  而当两数之和为五十五时,隐去每排的首字,加上该排的中位数,并累计连接排数的文字,所形成的是一副动态画面,虽然看起来还是这种圈圈点点的样子,当隐去以文字作为数字的字符后,就会发现图画的奥妙了。这样不难看出,密卷之中的天数是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地数是偶,又为“阴”,二者阴阳相索。

  密卷之中上、下、左、右、中五组文字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金、木、水、火、土这几种物质基本形态的生成与转换,甚至万物发育都可以从种图上得到启示。由此定义这十个自然数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从而得出五行相生之理,天地生成之道。

  我们所知的伏羲氏创造的八卦,便是从密卷之中演变而来的,那个时代也被称为太昊时代。相传是应龙赠予密卷给伏義。除了太昊时期外,传说密卷还有两次被应龙伏卷而出,分别是轩辕黄帝时,帝尧时,这种神迹都出现过。

  “这些都是密卷上面记载的?”我打断胡娘的话问到。

  还不等胡娘回答,夕羽惠就先一步对我说,“这一听就知道不是密卷所记载的内容了,应该是阿姨听说的。你想想,密卷是羌尧部族,不可能大大方方的说将密卷送给谁谁,一般应该是丑化得到密卷的人。”

  胡娘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并朝夕羽惠点点头,示意夕羽惠说的正确。刚刚胡娘在讲解那些文字的时候,夕羽惠非常专注的看着密卷上面的变化,胡娘一边解释,夕羽惠还特明白的点了点头。而我在一旁,完全是听天书一样,根本听不懂胡娘在说什么。那些文字的排列组合,按照胡娘的说法来看,就像是数字一样,跟随者数字而变化。这也就是夕羽惠的学识和智商比较高,不说别人了,这要是换成夏夏,估计已经是听懵了。

  接下来胡娘又“简单”的跟夕羽惠说了一下,怎么详尽的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要说胡娘刚刚解释“文字”排列顺序那一部分,我还能听懂一点点,起码知道她主要在说什么。可是现在她给夕羽惠,讲解文字的详细意思后,我已经完全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好像都是专业术语一样,听得我是云里雾里。说的夸张一点,就像是听一门外语。我不得不对胡娘刮目相看。千万别瞧不起这些江湖中的人,胡娘要是不干瞟儿贼了,说不定能成一个数学家。也不知道她当时,是怎么学会破解这些太昊文字。

  刚刚开始的时候,夕羽惠仿佛还能听得懂,胡娘说话,她还微微点头示意。可是到两分钟的时候,夕羽惠脸上已经面露难色了,满脸的疑惑,小表情萌嘟嘟的。大约三四分钟之后,夕羽惠也摇了摇头,示意胡娘不要再说了,后面的内容她实在是短时间消化不了。

  平时很少见到夕羽惠这个样子,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看到,夕羽惠主动拒绝别人的讲解。身边的胡娘,看到夕羽惠现在的表情,也忍俊不禁的微笑着。

  夕羽惠一面揉着小脑袋,一面对胡娘说到,从历来的考古发现看,类似这种数字推理文字的雏形,就出现的相当早。在陕西华县元君庙出土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便有用锥刺成的五十五个小圆点,组成的三角图案,后来据专家研究,这个图案与古代八卦推演图极为相似,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看到不同的象形文字。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称呼这种太昊时期的文字为:万字符?夕羽惠眨着大眼睛问到胡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