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5 / 7)
楚天舒原本是打算邀请祝庸之作为专家教授前往南岭县考察调研的,但由于陆坊岭推荐了他的老师孙教授,那么,祝庸之进来之后地位就不太好摆,又从宁馨嘴里得知,祝庸之平素不太看得起陆坊岭等人,认为他们天天忙着赚钱,不搞学术研究,属于不务正业。所以,只得放弃了邀请祝庸之的念头。
楚天舒说:“祝教授,我今天来,一是给您和师娘拜年,二也是想向你汇报和请教,听听您对南岭县经济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祝庸之说,南岭县今后坚持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又利用了南岭特有的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走出落后困境的阳光大道。
楚天舒和向晚晴都非常钦佩祝庸之的大家风范,并没有因为这个提法是陆坊岭等人提出来的便存有门户之见,而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祝庸之毫不客气地指出:“老陆他们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但还有一点点缺憾,他们仅仅考虑到了区域经济学,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政治经济学。”
楚天舒与向晚晴对视了一眼,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祝庸之。
“很显然,”祝庸之把书房当成了课堂,他神采飞扬地说:“以南岭县的经济实力和地理条件,既不具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开发资金,也难以吸纳到社会外来投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另辟蹊径,争取省市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祝庸之果然名不虚传,思路异常清晰,看问题真是一针见血啊!
“去上面要政策,要资金,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项目。光有绿色生态这个概念还远远不够。”祝庸之说:“南岭县必须提出一个叫得响的名目来,既符合南岭实际,又能突出当前的政治主题,在全省也属首创,才能一炮打响。”
其实楚天舒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只是苦于打不开思路,一直没有明朗化,现在经祝庸之这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自然十分高兴。他恳切地说:“我这些天一直也在思考,觉得绿色生态这个提法过于寻常,总像是缺少了点什么。祝教授,您觉得,当前国内或者东南省的政治主题应该是什么?”
祝庸之毫不犹豫地说:“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向晚晴笑着说:“那就叫南岭县绿色生态和谐发展项目呗。”
楚天舒笑了:“不好不好,太直白,太拗口。”
祝庸之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转了两圈,突然精神抖擞,他拿过纸笔,写下了一行字:绿色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县。
楚天舒探头一看,眼睛顿时放光,只差拍案叫绝了。
↑返回顶部↑
楚天舒说:“祝教授,我今天来,一是给您和师娘拜年,二也是想向你汇报和请教,听听您对南岭县经济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祝庸之说,南岭县今后坚持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又利用了南岭特有的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走出落后困境的阳光大道。
楚天舒和向晚晴都非常钦佩祝庸之的大家风范,并没有因为这个提法是陆坊岭等人提出来的便存有门户之见,而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祝庸之毫不客气地指出:“老陆他们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但还有一点点缺憾,他们仅仅考虑到了区域经济学,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政治经济学。”
楚天舒与向晚晴对视了一眼,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祝庸之。
“很显然,”祝庸之把书房当成了课堂,他神采飞扬地说:“以南岭县的经济实力和地理条件,既不具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开发资金,也难以吸纳到社会外来投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另辟蹊径,争取省市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祝庸之果然名不虚传,思路异常清晰,看问题真是一针见血啊!
“去上面要政策,要资金,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项目。光有绿色生态这个概念还远远不够。”祝庸之说:“南岭县必须提出一个叫得响的名目来,既符合南岭实际,又能突出当前的政治主题,在全省也属首创,才能一炮打响。”
其实楚天舒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只是苦于打不开思路,一直没有明朗化,现在经祝庸之这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自然十分高兴。他恳切地说:“我这些天一直也在思考,觉得绿色生态这个提法过于寻常,总像是缺少了点什么。祝教授,您觉得,当前国内或者东南省的政治主题应该是什么?”
祝庸之毫不犹豫地说:“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向晚晴笑着说:“那就叫南岭县绿色生态和谐发展项目呗。”
楚天舒笑了:“不好不好,太直白,太拗口。”
祝庸之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转了两圈,突然精神抖擞,他拿过纸笔,写下了一行字:绿色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县。
楚天舒探头一看,眼睛顿时放光,只差拍案叫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