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5)(2 / 7)
陛下, 我们已经审问过了, 那些改良的投石车可以投掷的炮弹都是东瀛人带过来的。不过半天功夫, 御林军统领就带着整理好的供词和物证过来了。
东瀛人?周行知翻找了一下自己的记忆,他们不是喜欢和江南一带的人做生意,怎么跑到匈奴来了?
陛下,这是供词,那些人知道的我都已经写在上面了。御林军统领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把供词恭敬的递了过去。
周行知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据她所知,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发展的比较一般, 出海到周边的小岛屿是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运气差遇到大风大浪的话,那基本就完蛋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东瀛人不可能为了传播所谓的知识就如此大费周章,肯定是有所图谋才会这样做。
挑起周朝和匈奴对东瀛人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们还可以趁机进攻周朝不成?
这也不对啊,每个行省和州府都是有当地驻军在的。除非东瀛人一股脑的过来了十几万人, 不然在大周的领土上,东瀛人没有任何优势,投石车什么的也用不上。
那些东瀛人呢?有抓到吗?看完了供词以后,周行知问道。
御林军统领摇了摇头,都被匈奴的大王子带走了,说是要协同作战。
周行知把供词放到一边,拿起一边的毛笔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
用最快的速度把这封信送回京城,一定要送到皇后的手里,亲眼看到皇后打开信件才可以。周行知说着顿了一下,算了,你亲自跑一趟吧,路上注意安全。
可是,陛下御林军统领话还没有说完就自己停了下来,马上改口,臣遵旨,臣一定把信件送到皇后娘娘的手中!
嗯,去吧。周行知对御林军统领的反应很满意,这样有服从性的下属用的才顺手。
在信件还在路上的时候,匈奴大王子和三王子就撑不住了。他们在进攻的时候制定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现在久攻雁城不下又得不到物资补充,他们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完了,不需要城墙上挂着的那几个人,他们的军心就已经散了。
抱着最后的希望,大王子和三王子会合,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家园夺回来。
↑返回顶部↑
东瀛人?周行知翻找了一下自己的记忆,他们不是喜欢和江南一带的人做生意,怎么跑到匈奴来了?
陛下,这是供词,那些人知道的我都已经写在上面了。御林军统领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把供词恭敬的递了过去。
周行知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据她所知,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发展的比较一般, 出海到周边的小岛屿是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运气差遇到大风大浪的话,那基本就完蛋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东瀛人不可能为了传播所谓的知识就如此大费周章,肯定是有所图谋才会这样做。
挑起周朝和匈奴对东瀛人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们还可以趁机进攻周朝不成?
这也不对啊,每个行省和州府都是有当地驻军在的。除非东瀛人一股脑的过来了十几万人, 不然在大周的领土上,东瀛人没有任何优势,投石车什么的也用不上。
那些东瀛人呢?有抓到吗?看完了供词以后,周行知问道。
御林军统领摇了摇头,都被匈奴的大王子带走了,说是要协同作战。
周行知把供词放到一边,拿起一边的毛笔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
用最快的速度把这封信送回京城,一定要送到皇后的手里,亲眼看到皇后打开信件才可以。周行知说着顿了一下,算了,你亲自跑一趟吧,路上注意安全。
可是,陛下御林军统领话还没有说完就自己停了下来,马上改口,臣遵旨,臣一定把信件送到皇后娘娘的手中!
嗯,去吧。周行知对御林军统领的反应很满意,这样有服从性的下属用的才顺手。
在信件还在路上的时候,匈奴大王子和三王子就撑不住了。他们在进攻的时候制定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现在久攻雁城不下又得不到物资补充,他们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完了,不需要城墙上挂着的那几个人,他们的军心就已经散了。
抱着最后的希望,大王子和三王子会合,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家园夺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