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俗话说,幻想永远是用来打破的。马援幻想中的公孙述,是一个忍辱负重,虽为身为帝王,心仍是向着汉室,且当明主出现,定会哈哈一笑,放弃这皇帝的身份同他一起去投奔刘秀的哥们。

  可当他终于赶到成都城的时候,见到的却是这般情景——

  公孙述派了个亲卫领着他去金銮殿。殿下军士林立,个个盔甲长枪,气势汹汹。马援被公孙述的婢女教以宫廷大礼,然后引至殿前。公孙述高高坐在金銮殿上,皇帝架子摆的十分足。他坐着看马援行了礼,然后便推说自己有要务,要先离开一步。

  而马援则被人引到驿站暂住。

  马援心头还郁闷着公孙述为何变成了这样,半夜便有人敲门送了他一套蜀地百姓的便衣,叫他穿上。第二日,公孙述更离谱,他带着穿平民百姓衣衫的马援,领着百官,浩浩荡荡出城巡游蜀地。一路好不威风霸气。

  等享受够了万众朝拜的威风,公孙述这才开始允许马援说来意。马援刚说了两句,他便伸手制止,让马援来了便留在他的朝廷当个大司马。

  这大司马乃武将之首,听上去的确是很威风。不过马援却一心思慕汉室,当然不愿了,他苦劝公孙述叫公孙述放弃称帝,早日回头是岸。公孙述自然不允,马援无奈,只能带着随从,连夜回了天水郡。

  “今天下一片混沌,公孙述不懂学周公三吐哺,守着蜀地便以为天下无敌,不但不思慕汉室正统,还贸然称帝。威风耍尽,不可一世。此人,若当年还可算个豪杰,如今却是只能算个匪类了!”马援陈述蜀地之事后感概道。

  这三吐哺其实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当年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的故事。当年姬旦随其兄长伐商纣王,求才若渴,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每逢有贤才来投,必出门亲自相迎,曾有一次,他正在用食。忽闻有贤人来投,他立刻吐出口中哺食,迫不及待地去迎接贤士。

  刘秀没想到马援这一通话中,竟有如此令人惊喜的信息:“公孙述当年不是很能礼贤下士吗?”

  若公孙述一直保持清醒,礼贤下士,说不定他刘秀还真没有什么机会了。可如今从马援话中,刘秀看到的公孙述早已不是早年他知道的那般具有威胁力了。

  郭圣通听着他们的对话,却蓦然想起:三国时期,刘备定都成都城,后来的阿斗便在这天府之国长成。或许,天府之城的确优渥,但绝不适合为帝都所在。过于沉溺享乐,只会让人变得不思上进,不思进取。

  或许这就是后世国度多定在北方极恶之地的缘由吧。

  苦难磨练人的意志,或许,西汉之时匈奴人如此难以对付,真是因为他们身处穷山恶水之中。关内安逸,亦或许,这正是后来夷人入关,如衮刀切肉般……

  她心念一动。内心有些激动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