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康乐公(2 / 6)
真是“小别胜新婚”,见到谢灵运,赵凝琳激动不已,几乎当众扑了上去;而梦若也是一脸笑容;幽杳和幽渺姐妹团聚,笑着拥了一拥,一句不约而同的“想死你了”令人感动。
恒宝、灵鹿儿等小孩缠着要礼物,这次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可真不少,除了实物珍宝,也把整个天台山的特产搬了个遍,而当谢灵运拿出蟾光剑,所有人都惊呼不已,原来白玉蟾现身之事还没有传到这边来。
一小段日子而已,朝天宫的气象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看上去越来越习惯一方新祖庭的身份了。
一天下来,各方的香客可谓把山门都挤爆了,他们不只是金陵人民,而是充斥着整个江南、还有从更远的地方来的远客,朝天宫已然是现在全天下最为瞩目的山门。
对于全天下的修门来说,在每年的秋季都有一件要事,那就是向朝廷上交税丹税符等物了,去年差不多就是这时候,朝天宫道人们一夜白了头,为怎么重交税丹而苦恼。
如今不同了,朝天宫今年的税丹当然不用忧愁,不愁钱也不愁材料,还是由铅汞师叔领军,谢灵运从旁协助,开炉炼丹。
作为祖庭,今年要交的税丹比起大观之时要多了三倍不止,但祖庭有祖庭的政令好处,现在朝天宫内门外门要招收多少道人,虽然还是有着名义上的限制,江南道监也不会乱发道牒,其实只要不闹出什么事情,朝廷都睁一眼闭一眼的了。
如果朝天宫想,今年之内像桐柏宫那样有着数以千计的道人都可以的,当然朝天宫的策略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走,宗风不能坏!
冶城山不是天台山、罗浮山那样的大山,也不会弄成三十六处道观之类,下一步要开的分观会在最远的金陵城东,方便那边的百姓们上香拜神。
而首先在江南发展十个山门的宏图大计也放上了书案之上,哪里的百姓想要拥有丹道中派的山门呢?哪些别门别派的道人因为志同道合,所以要改门加入中派,并且拉起山门呢?
这些事情都足够众人忙碌的了,玉芝师姑的设想是,未来五年之内完成这第一步发展,包括修建殿堂观院等等,已经是十分之快的速度了。
中派要发展,经书著作方面必须跟得上步伐,经过这段时间以来众人的齐心努力,此事也有了突破,《丹道中派法诀》、《中和道集》等几本丹经基本撰写完毕,但还要加以修润,才可能会成为经典。
这项任务的主笔恰恰落到了谢灵运手上,那也是自然的,虽然他年纪不大,性命修为也不是山门中的最高,说到通经方面还不如博佑师叔,不过他的文才最好,妙笔可以生花。
不只是丹经,劝善书《中和浅训》同样如此,此外他还琢磨着在佛经那边有所建树,翻译一些还没有人翻译过的经书,或者对已经有过翻译却译得不怎么样的佛经重新翻译。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因此他以前就有钻研过天竺的梵语,文字和发音都略通一二,在他看来比如《大般涅盘经》,译得一来过于朴实,无法准确地表达本来的意境,二来有些地方更是有着一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如现在的“手把脚蹈,得到彼岸”,若改为“运手动足,截流而度”则更为说明神通之威。
↑返回顶部↑
恒宝、灵鹿儿等小孩缠着要礼物,这次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可真不少,除了实物珍宝,也把整个天台山的特产搬了个遍,而当谢灵运拿出蟾光剑,所有人都惊呼不已,原来白玉蟾现身之事还没有传到这边来。
一小段日子而已,朝天宫的气象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看上去越来越习惯一方新祖庭的身份了。
一天下来,各方的香客可谓把山门都挤爆了,他们不只是金陵人民,而是充斥着整个江南、还有从更远的地方来的远客,朝天宫已然是现在全天下最为瞩目的山门。
对于全天下的修门来说,在每年的秋季都有一件要事,那就是向朝廷上交税丹税符等物了,去年差不多就是这时候,朝天宫道人们一夜白了头,为怎么重交税丹而苦恼。
如今不同了,朝天宫今年的税丹当然不用忧愁,不愁钱也不愁材料,还是由铅汞师叔领军,谢灵运从旁协助,开炉炼丹。
作为祖庭,今年要交的税丹比起大观之时要多了三倍不止,但祖庭有祖庭的政令好处,现在朝天宫内门外门要招收多少道人,虽然还是有着名义上的限制,江南道监也不会乱发道牒,其实只要不闹出什么事情,朝廷都睁一眼闭一眼的了。
如果朝天宫想,今年之内像桐柏宫那样有着数以千计的道人都可以的,当然朝天宫的策略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走,宗风不能坏!
冶城山不是天台山、罗浮山那样的大山,也不会弄成三十六处道观之类,下一步要开的分观会在最远的金陵城东,方便那边的百姓们上香拜神。
而首先在江南发展十个山门的宏图大计也放上了书案之上,哪里的百姓想要拥有丹道中派的山门呢?哪些别门别派的道人因为志同道合,所以要改门加入中派,并且拉起山门呢?
这些事情都足够众人忙碌的了,玉芝师姑的设想是,未来五年之内完成这第一步发展,包括修建殿堂观院等等,已经是十分之快的速度了。
中派要发展,经书著作方面必须跟得上步伐,经过这段时间以来众人的齐心努力,此事也有了突破,《丹道中派法诀》、《中和道集》等几本丹经基本撰写完毕,但还要加以修润,才可能会成为经典。
这项任务的主笔恰恰落到了谢灵运手上,那也是自然的,虽然他年纪不大,性命修为也不是山门中的最高,说到通经方面还不如博佑师叔,不过他的文才最好,妙笔可以生花。
不只是丹经,劝善书《中和浅训》同样如此,此外他还琢磨着在佛经那边有所建树,翻译一些还没有人翻译过的经书,或者对已经有过翻译却译得不怎么样的佛经重新翻译。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因此他以前就有钻研过天竺的梵语,文字和发音都略通一二,在他看来比如《大般涅盘经》,译得一来过于朴实,无法准确地表达本来的意境,二来有些地方更是有着一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如现在的“手把脚蹈,得到彼岸”,若改为“运手动足,截流而度”则更为说明神通之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