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千年秘闻(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她的话足以让谢灵运心头直跳,一股因为千年谜团就要解开而生的兴奋,“你慢慢说清楚,关于徐福、这个墓,从头到尾!说清楚!”

  仙女作了番酝酿,细细讲了起来:“这桩事还得从千年前说起,当年因为一些海域冲突,蓬莱宫跟东海龙族起了战事,因而仙逝了很多宫人,所以就想新收一些子弟。那时候,恰好徐福闯入了仙岛,来求仙药。宫主就对他说,给我们一些性命资质上好的童男童女,还有凡间那些新的百工技术,我们就给你延年益寿药。”

  “哦?”谢灵运皱了皱眉,有个词儿引起他注意,她说延年益寿药,而不是长生不死药!

  好像史料也是这么记的……他回想了一下,干脆直接从神池取出以前读过的《史记》记忆化为一本书,又一次当起汉儒,让她先别说,自己翻书考究。

  徐福这个人和其事迹,最早正是记载于《史记》里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内,后来再怎么流传,已经是后来的事,牵强附会的可能性更高。

  比如说在东瀛有着诸多徐福东渡的文料记载,还有碑还有墓,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徐福去了东瀛”的传说传入东瀛之后,才开始逐渐由后人打造的,并不是前人留下来的东西,反而像想要沾光:没错,徐福来我们这了!

  问题是,秦朝时代的中土尚且不甚发达,东瀛那边就是一群土人,连文字都没有的,还是数百年之后,三国时代有汉字传入东瀛,东瀛才有了文字。

  聪明如徐福,会把一群傻不拉几的土人当成是“海神”?如果徐福真是到了东瀛传授文化,或者自立为王,那怎么不用文字?徐福不识字?

  有着这些矛盾,所以才从来无法确定徐福说的蓬莱是不是东瀛,而《史记》的记载无疑有最多的可信线索。

  这时候他翻看起来,果然,《淮南衡山列传》里清楚写着,徐福最初遇到海神,说的是“原请延年益寿药。”后来徐福对秦皇的上书、谈话,全部没提过长生不死,只说:仙药、神药、蓬莱药。

  而“求仙人不死之药”的人,是记在《秦始皇本纪》里,在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让韩终、侯公、石生这些人出海去求的,以及后来的卢生。

  但是!在始皇二十八年,海神答应跟徐福交换“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的,却只是“延年益寿药”,而徐福入海求的,也只是这个,只能益寿,不能长生。

  不过徐福第一次带着船队出海,并不是就此一去不回头了,是在海上转悠了好些年,童男童女都成了少年青年,又得换上一批,依然去不到蓬莱岛。

  “数岁不得,费多,恐谴”,那时徐福也心感不妙了,终于在始皇三十七年,在他上书九年之后,秦始皇对这个最早出海求药的方士失去耐心,来到琅邪找他问话:“你这神棍花了朕这么多人力物力,你找到什么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